白礁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白礁村系龙海市角美镇行政村,位于龙海市东部以厦门特区交界处,东距厦门市区10公里,西距龙海市区20公里,西邻角美镇金山、下店仔、霞厅三社和鸿渐的崎巷村。南临九龙江下游,北依文圃山,在文山山腰建一座庙宇“龙池岩”。白礁村中建一座皇宫建筑物的白礁慈济祖宫。

白礁村一景

村落与居民白礁村是由白礁、潘厝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7个小组,1250户,5250人,耕地面积水田2700多亩,农地1600多亩,淡水养殖700多亩,小坡地可种果400多亩,海水养殖面积3500亩,全村覆盖面积15平方公里,村里收入主要来源于村民自办工厂,生产工艺产品,还有许多村民经营装载机和掘土机出租。「村里当前有100多部装载掘土机,每部年出租收入约8至10万元。」2002年被划入漳州龙池开发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风村貌白礁村东与厦门经济特区连接在一起,受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辐射,龙池开发区的建立灿坤工业园建成投产,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白礁村角嵩公路北的土地全部被征用,计征地2400亩。交通方便,角嵩公路(319国道)及海沧铁路穿越而过。

白礁潘厝社

在党中央提出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起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城市化,体制改革,农业转轨转向逐步实现工业化。白礁村民自营企业:有龙海市上全工艺品有限公司二间,工人500多人;石材加工厂三家,石材手加工工人18人,运输车辆大、小60多架;铝合金铁件加工3家;木制品加工4家;水电商店5家;建筑材料销售3家。白礁、潘厝都有农贸市场,由白礁村老人协会管理。

白礁村抓现代农业建设,养虾、养寻、鱼目前淡水1000多亩,海水养殖3000多亩。抓好发展经济,全村每年社会总产值保持在39627万元,农民年均收入10145元。剩余劳力基本上都有工作(上全工艺品厂,建筑工人、开发区企业)。

白礁村早在1972年就安装由厦门供电。2003年底又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村晋级电力,于2005年由龙海市供应有线电视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5%,有手机2500多部,计算机250多台,其中白礁小学教学用的电服37台,投资24万元,营业性质有115台。

燃料:主要以电和液化气为主,煤为副。饮水基本饮用地下水。自来水已配合道路建设进入投建之中。

白礁全村村道及所有巷路都建水泥路,同时配套安装自来、废水排放管道。总长达十公里,总投近500万元。整个工程接近完成。全村都安装路灯108盏,投资30多万元。村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金额近100万元。

白礁海沧铁路白礁货物是厦门港岸货物进出口集散中心。

全村医疗诊所3所,医务人员7人。老人活动中心2处地点,都设在王氏和潘氏祖祠内面。现在已经正在投建老人休闲中心,投资250万元。

白礁村小学一所,教学一幢,四层教室16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教师宿舍一座75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现有16班,学生440人,教师20人,计算机教学设备37台投资24多万元。

目前还有在建的省一级达标学校,漳州康桥学校。

历史人物白礁王氏王审知官拜唐朝福州大都督长史,晋封闽王。

潘振承清干期间兵马司正指挥加四级。广州十三行首商,被《法国杂志》评为世界首富

潘文严乾隆时期兵马总指挥。

白礁村慈济祖宫吴本(吴真人,保生大帝)仁宗皇帝剌封真人为御史太医。

当今人物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祖籍龙海白礁村

郭俊次曾在台湾的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国民大会身居要职,入围世界名人录

王毅群: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主任,东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潘世孟:漳州市石油商会会长

新加坡、马来西亚商业界名人王友海

福建第一村素有福建第一村的白礁村的具有差不多1700年的历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1500多年前就曾有人在白礁村的文圃山上建观音寺,相传唐朝的太子曾经到这里,后来改名为龙池岩。此外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闽南故宫-白礁慈济祖宫,白礁村的还是台湾政法院院长王金平的祖籍地。

白礁古牌坊

昔日的白礁,现在依旧灿烂,现在白礁经济繁荣,建发集团在这边投资最大的房地产项目圣地亚哥,半山墅,漳州人在这投资标志性建筑宝升国际,鸿源尚品,龙欣杰座等房产,当地大企业云集,台湾的灿坤公司,长春化工,王永庆投资的福欣钢铁厂,金龙客车,金旅客车,申龙客车,香港的喜盈门家具,此外还有漳厦跨海大桥,白礁又要翻开崭新的一页,在2008年在漳州的十强镇五十强村中位居前矛,位居龙海市第一名。

2007年白礁村长春化工总投资2000多万美元。福欣特殊钢、金龙客车、蒙发利实业、喜盈门家具、万利达电子、阳光照明等投资数千万美元大型项目接踵而至。金龙客车原有厂房300亩,今年六月份,与韩国现代集团合作,在龙海设立汽车工业园,占地3000亩,计划总投资40亿元,主要建设轻型客车、重型卡车、乘用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厂五个项目,预计年创产值225亿元,税收12.5亿元。去年落户的福欣特殊钢项目,总投资为10亿美元(目前建设中),2011年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400亿元,年缴交税收15亿元。

这里有大大小小的企业50多家。09年白礁村的工业产值达到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30亿元,是福建乃至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小康村之一。

34层标志性建筑宝升国际两栋高达34层,超百米的高楼,成为了白礁的标志性建筑,这也是龙海第一高楼,福建村级

宝升国际

第一高楼。同时也是漳州目前最高层建筑。2009年建成。位于白礁路口。由福建森坤房产投资建设。站在楼顶可以俯瞰整个龙池开发区,文圃山,九龙江,厦漳跨海大桥,厦门岛以及漳州开发区。

保生大帝故里保生大帝又叫“大道公”、“吴真君”,他姓吴名滔,宋代龙海白礁人。出身微寒,自幼资质过人,博览群书,精于采药炼丹和针灸。他四处行医,治病如神,疗治妇女奶疮最拿手,是个乳疾专家。当时著名的黄医官、程真人、鄞仙估等人都是他的弟子。他桃李满天下,还著有医书传世。

据说宋仁宗的母亲患了乳疾,宫中的太医也束手无策,后来把他请去治疗,药到病除。仁宗大喜,要他留在宫中做御医,他对皇上说:“我志在修真,慈悲济世,荣华富贵非我所愿。”宋仁宗听了很感动,也就没再勉强。他回到民间,以自己的针灸绝技救活了许多人。去世后,乡亲们在白礁村修了个祠堂秋龙庵来纪念他。后来宋高宗听说这位民间治好了老祖宗的病,就命人在秋龙庵原址重建了一座辉煌的宫殿式庙宇,即白礁慈济宫

到了明代,吴滔的再传弟子又治好了永乐皇帝的乳疾,永乐帝特意命人雕凿了一只石狮——“国母狮”,专程运到福建慈济宫,送给已成神的保生大帝。这只奇特的国母狮如今尚在庙中,石狮右掌高擎着吴滔的印鉴。

明代末年,郑成功在白礁一带坚持抗清斗争。许多白口礁子弟参加了先锋军。出征前,他们纷纷来到滋济宫神像前包上一撮香灰,带在身上,祈求神灵保佑,也有不忘故土之间。明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先锋军在台南学甲登陆。从此,这一天成为白礁子弟遥拜大陆的节日。以后他们又按白礁宫的规模样式,在台湾学甲建造了一座济慈宫。

王审知后裔白礁王氏家族来自河南光州府,固始,系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

潘厝社

由审知十四世王际隆、白礁、同安马銮、漳浦华口、始祖。

白礁王氏开基一世祖长房、祖号右太公、元朝年间官拜兵部郎。

白礁王氏开基一世祖次房、祖号右丰公、元朝年间官拜丞相之职。

二世祖正本公、生于洪武元年戊申年1368年进土任南京上元府。

三世祖号伯阳公大明年间、公由三考任南京上元县、主薄升尤州府经历。

明初,王氏家族经四世祖王元橘开始编修白礁王氏族谱。至大明隆庆四年庚午年白礁王氏第九世祖号重新复订《白礁王氏族谱》正式问世。

顺治十八年辛丑仲秋(1671年)再次增修白礁王氏族谱。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之秋白礁第十世传人梦斌天庸二人几十二世传人命玑再次为白礁王氏族谱增修并为族谱择号序和跋。

清代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年(1778年)白礁王氏第十四世传人羽仪、用宾等人为白礁王氏《族谱》增修并敬序。

白礁王氏《族谱》经前辈多次修校增补,从一世编至六十世、按王氏家族辈分顺序排列为下面十二句,六十个字。每字代表一辈。

右正伯方启、元宗伟继天、子祈行事志、臣原学良贤。

礼义家为本、智仁世可传、存诚能取信、裕后并光前。

德大勋弥溥、才高业益蕃、千年承缵绪。万代绍渊源。

康熙十年辛亥年(1671年)草创建祠,康熙十二年癸丑年(1673年)祖祠落成陵工,命名《世飨堂》。

光绪十七年癸卯年(1903年)白礁王氏祖祠最后一次重修。

白礁人杰地灵、王氏家族在历史沧桑世变中兴旺发达。

康熙年间,白礁第十二世传人王文伊迁入高雄路竹乡,甲南、甲北村。

早在明末,王氏家族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战后留台垦耕台湾,今康榔林、新园、陷后、窑仔甲、山仑、獭爪、营前、旧廓、营后、石仔濑、前窝、大应公、三甲第十三村均为白礁王氏后裔。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1771年)王氏白礁十六世传人(王十敬)迁居台湾安定乡港口村。

康熙年间,白胶王氏族人部分迁后居同安马巷,每尾村、东孚茂林 蒲头等地。

在近代史上,白礁王氏家族涌现许许多多的出类拔萃人物。

白礁王氏宗祠

台湾的王金平、现任立法院院长。

王珠庆:昱庆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土水:现任高雄市警察局队长。

王友成:现菲律宾东南亚王氏宗亲会会长。

还有,王长顺、王景成、王友海、王长水、王观兴、王合隆。王其辉、王求和、王宗周、王仁育等等闻名南洋群富的显赫名人。

光绪三年丁丑年1877年,状元王仁堪为白礁祖祠题匾《状元及第》。

民国年间,福建陆军七十一师赠送白礁王氏祖祠横匾《义举可风》。

2005年五月,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合,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白礁王氏家庙《八闽宗祠》题词。

2003年5月台湾王氏白礁胞亲王春吉回乡寻根谒祖。并赠送白礁王氏后裔在高雄安定乡家之谱。

2004年十一月白礁王氏祖祠荣获市级文物保护。

2005年十二月白礁王氏宗祠荣获经龙海市文化体育局批准成立《白礁王氏宗祠文物管理委员会》。

200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台湾王珠庆胞亲首次回乡谒祖完满实现两岸亲情团聚的美梦。

世界首富潘振承潘振承有一番令人唏嘘不已的创业传奇。他出生于福建漳州角美(清代属同安)白礁潘厝的贫困农民家庭。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解除福建人民到南洋贸易的禁令。次年,十四岁的潘振承,为求生计,背着离乡别井的凄苦,当上船工,闯荡江海,游走浪尖,曾随船到吕宋经商三次,从此踏上从商之路,以后在广州陈姓洋行当帮工,因为敬业和尽责,对雇主忠诚,而被委以重任。约在1742年,雇主离去,他依靠微薄的积蓄接办商行。多年后,为怀念家乡的文圃山,商号更名为同文行,由于经商得法,商务日渐扩展,取得商界的翘楚地位,被推举为广州十三行行商首领,进而成为对中西贸易影响举足轻重的国际大商人。

潘振承

闽南龙海市角美镇文圃山下的白礁村潘厝社(旧名栖栅社)人才辈出,它是18世纪世界首富潘振承的诞生地,直接考古证据近日被发现。潘世孟先生(潘厝社人)向笔者展示了潘氏族谱图片以及实物碑刻等证据,揭示了潘氏历史上的辉煌,仅在清朝中后期,就出了进士6人,举人十余人(含当时迁至潘禺县的潘厝人),二品、三品顶戴以上者达十多人被皇帝诰封诰赠为“资政大夫、中宪大夫,奉政大夫,荣禄大夫、从一品夫人”等不少于20人,较出名的有十八世纪世界首富,一代行商领袖潘振承,钦点瀚林院总校潘有为及十九世纪著名爱国人士、大学者潘仕成,抗英英雄人物潘正炜,潘氏杰出人物灿若星辰。

龙池岩与保生大帝吴夲白礁龙池岩东边的“丹灶石”遗迹,是南宋宝庆元年(1226年),同安邑宰王楷为纪念吴真人生前炼丹圣迹的题刻,是吴真人炼丹救世的功德的历史见证。

龙池岩

公元995年,吴夲十七岁奋志学医,游遍名山大川,寻师访道,后回归白礁故里,认真潜研岐黄,热心行医济世,龙池岩松竹茂密,到处盛产紫苏、鬼针草、白茅根、金不换、防风、穿山龙、一条根、千金红、香菇等各种草药,吴真人选择这里采药的有利条件,就在华圃禅寺的东边大榕树下结庐筑炼丹,白天采草药,夜间经常与龙池岩高僧一道参悟,研究脉理医药。采集各种草药,炼制医治各种疾病的丹药,为行医济世奠定基础,因此龙池岩是吴真人炼丹制药时间最早最长的炼丹处。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一吴夲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龙池岩采药时,失足落崖而死,享年五十八岁。此后他经常灵验救助乡民,民感其恩,遂塑像立祠祀之。传说他后来修成了正果,乘白鹿升仙而去。众百姓缅怀他的功德,筹集资金建立了一座“龙湫庵”来祀奉吴夲。“龙湫庵”即白礁慈济宫的前身。

1998年,台北哈密街台胞陈添福先生参观了吴真人的炼丹遗址“丹灶石”,他非常关心重视保护好这一文物,并捐献人民币35000元,在“丹灶石”西侧建筑一座“炼丹亭”,人们一到龙池岩就可以看到炼丹亭,使“丹灶石”遗迹更加显眼,让人们更清楚地牢记吴真人炼丹遗址,缅怀宋代名医吴真人炼丹制药、济世救人,为人类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圣地。

郑成功与白礁在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一提起郑成功,人们就满怀敬意地尊称“咱们的国姓爷”。三百多年来,白礁代代传颂着郑成功解救白礁城的故事。

郑成功

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满清王朝派闽、浙督扰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灭郑成功在龙溪、海澄的主力。郑成功早已侦察到敌军的动向,派五虎将之首,亲丁甘辉埋伏江东一带,自己从厦门引渡精兵,埋伏于高屿附近的龙池岩。农历三月十三日清晨,清军包围了离同安县城六十里的白礁城。白礁村人奋起自御,坚守城池。但敌我力量悬殊,而清军又炮火猛烈。正当白礁人民面临一场血洗劫难之时,郑成功的骑兵宛如神兵自天而降,从腹背杀出。满清王朝的部队溃不成军,丢盔弃甲,被打得落花流水。《闽海纪要》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陈锦获当年同安之捷,颇轻敌,全军皆殁,奔回泉州。成功乘胜攻长泰,拔之,属邑俱下”。据传,当时白礁慈济宫的钟声特别庄严洪亮,声声为郑军助威。最后,钟声还把国姓爷郑成功胜利迎接郑成功的救命恩惠,一直跟他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清王朝不甘心失败,于隔年五月,派清将固金山砺会同闽浙总督刘清泰,“统马步军数万,集十县民夫二万抬攻城器具,围攻海澄城”,“大小铳炮数百门,日夜连击,无瞬息间断”。使海澄城坍塌多处。白礁村数百人连夜乘小舟赴海澄参战。郑成功亲自坐镇指挥,令部下将火药埋伏河沟边,待清兵过河,下令发地炮,把清军炸死、烧死。白礁人跟着中提督甘辉乘胜追杀,大败清军。《海上见闻录》记载:海澄为囤积粮食和生产兵器的陆上主要据点。所属地方,每家各出民夫一名。白礁村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动,把白礁城的石头全部拆下来,一船一船运往对岸的海澄,短短时间里,就使海澄“城高二丈余,旧有五都土城,连而为一,皆灰石砌成,并筑短墙,安大小铳炮三千余号,周围以港水,巨浸茫茫,外通舟揖,内积米谷军器,据潮州之咽喉,与金厦二门相为表里,以为长守之计。”白礁人民为了支援郑成功修筑海澄城,加强抗清和收复台湾的陆上主要据点,做出了重大的牺牲。

1661年春天,郑成功吹响了驱逐荷夷、进军台湾的战斗号角,当时需要大量战船。据传,白礁村人民为感念郑成功当年的救命之恩,主动拆下了白礁祠堂和多座平房,取下粗大的木梁,日夜赶造朦艟。村里三百多个青年自愿组成忠贞军,他们大多熟悉水性,被郑成功编入先锋营。这些白礁子弟最先在台南将军溪畔头前寮登陆,英勇作战。白礁村的父老还组织运输队,往金门料罗湾运去一船船军饷粮秣,支援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

1662年2月1日,侵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侵略者投降了。台湾宝岛终于收归版图,郑军将士们欢喜欲狂,载歌载舞。在胜利之时,将士们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农历三月十一日,这是白礁乡子弟跟随郑成功登陆台湾一周年的日子。他们抬着出征前从白礁慈济宫奉来的“保生大帝”(即宋代神医吴真人)神像,敲锣打鼓送至一年前登陆的头前寮,一齐面向大陆,隔海朝故乡遥拜,寄托思乡、思家之情,郑成功到台南麻豆视察,对此事很赞许。他了解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就通知部下,将郑军家眷从大陆接来团圆,并结合大量移民入台,开发宝岛。于是,不到几个月共迁“内地水陆官兵并男女计三万有余!”《台湾使槎录》 郑成功为了开发台湾,废寝忘食,操劳成疾,又加风寒重感,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逝世。白礁忠贞军闻讯,无不悲恸挥泪,他们派出代表去参加滨葬,亲抬灵棺至台湾洲仔尾安葬。

白礁人为了不忘祖宗根本,就在登陆地方仿照白礁慈济宫盖起了学甲慈济宫,在每年登陆台湾的日子,就手捧鲜花,口唱锦歌,列队到登陆的海滩上隔海遥拜白礁慈济祖宫,并从将军溪畔捧掬水呷一口,表示饮水思源,既怀念大陆故里祖先,又怀收复和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白礁子弟及他们后裔年年如此,三百多年来,从不间断,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白礁交通白礁位于漳州龙池开发区,漳州方向可以乘23路公交,到白礁站下车,角美海沧方向可以乘角美---石

白礁村地图

塘或者角美---嵩屿公交到白礁站下车,厦门方向可以乘803公交车到白礁站下车,在以上地点下车均可看到白礁村的路标。角嵩路穿梭而过,在建的厦漳跨海大桥就在白礁边上,白礁距离角美8公里,距离海沧大桥也是8公里,到厦门市政府只需15分钟车程,到漳州市政府30分钟车程。是漳厦交接的中心地带,同时背依文圃山,南临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千年来一直是风水宝地,文人辈出。海陆空交通方便。

古迹和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礁慈济祖宫,白礁王氏宗祠

福建省涉台重点保护文物:闽南二王福德庙

龙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节孝坊,龙池岩石刻和建筑,白礁关帝庙,白礁王氏祖墓。

周边景点漳州火山滨海地质公园,厦漳跨海大桥,角美龙佳休闲山庄,厦门鼓浪屿。

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由福建海峡电视台与台湾东森电视台共同合作的《萍水相逢》节目摄制组日前走进白礁慈济宫采拍

电影《疯狂的赛车》在白礁慈济宫取景

纪录片《血脉缘》在白礁慈济宫开机

《台湾脚逛大陆》在白礁慈济宫取景

《漳台缘》在白礁慈济宫取景,并在央视播出

《一起来看流星雨》在白礁半山墅取景

角美镇荣誉国家级荣誉

“中国乡镇之星”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

“全国文明镇”

“国家小城镇综合试点单位”

“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全国重点镇””

“全国千强镇”

“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小城镇财政体制改革试点镇”

“全国乡村经济总收入百强镇第24”

“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测评千强镇”

“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街道)100强”

“ 全国供销社50强”

“大陆120个旅游名镇”

“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省级荣誉

“八闽第一镇”

“省级卫生乡镇”

“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

“福建省10强镇”

“省级园林式镇”

“福建综合改革试点镇”

“福建省特色旅游镇”

“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著名侨乡现台湾人口中,祖籍白礁的约有6万人之多,还有旅居菲律宾,新加坡的也不在少数。比较著名的有台湾立法院院长,高雄市警察局局长,入选世界名人录的台湾郭俊次,新加坡富侨王友海、王求和、王宗周。

唐代辜桓辜桓:字凤祥,生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七三八年)大历八年(公元七七三年)登进士第,除授谏议大夫,因谏代宗勿用朱泚不听,退隐泉南(先抵芦溪,后迁同安白礁)追封邾使,钦葬同安文圃山。正公派下五世祖。辜桓有子四人,分四个房系,统称白礁辜。二房、三房先后向永春、泉州、惠安等地播迁,又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台湾。

风水宝地南临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这里土地肥沃,港口资源丰富,在建的漳厦跨海大桥,桥墩高达227米,跨度居世界第九,福建第一。北靠龙海名山文圃山,这里名人辈出,保生大帝,朱熹,郑成功都跟这里有很深的渊源,也出了好多的进士,朱熹创办的华圃书院是闽南著名的学府,文圃山至今还有多位名人留下的石刻,很有研究的价值,也被朱熹提名为溪山第一。

康桥学校漳州康桥学校位于龙池开发区白礁学府路,用地面积150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拟建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综合办公楼、体育馆、食堂、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等,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该学校2009年9月获漳州市教育局批准设立,为民办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小学附设幼儿园,是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实行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项目建成后,可供3000名学生入学就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