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乾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肖乾利教授

〖人物简介〗肖乾利,男,汉族,1966年5月出生,四川省南溪人,中共党员,宜宾学院法学系教授。院级精品课程《刑法学》负责人。1987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2—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进修。2005年9月—2006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兼任宜宾市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翠屏区法院人民陪审员。

〖科研项目〗主要从事刑法学、经济刑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厅级课题主要有:我国经济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997年批准立项)、西部大开发之法律环境构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0年批准立项)、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四川省教育厅课题,2004年批准立项)、侵犯商标权犯罪问题研究(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课题,2006年批准立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务实研究(四川省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2008年批准立项)。

〖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部分收录。主要代表作有:(1)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若干问题研究,发表于《法学杂志》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2期全文收录);(2)论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法律理念变革,发表于《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5期以“论点摘要”收录);(3)“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法治建设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发表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以“论点摘要”收录);(4)“我国伪劣商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发表于《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4期全文收录);(5)“列宁晚年的依法治国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发表于《求索》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全文收录);

(6)“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重构”,发表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卡”2005年第4期收录)。

主要学术获奖有:1996年获宜宾地区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四川省社科联“优秀论文奖”;2002年获宜宾市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获宜宾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年获宜宾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宜宾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