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技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钩针编织技艺[2]

钩针编织展示

所属地区:上海·闵行区

遗产编号:Ⅷ-14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闵行区

遗产级别: 市

工艺概述钩针花边以棉线为主料,用钩针以手工编结而成。钩针编结工艺,以本地传统钩针工具改良了欧式抽纱编织法,由织变结,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结晶。

钩针编织 制品

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设车站。次年,徐家汇天主教堂派教徒前来发展编结点,采用定期发货、计件付酬的方式,组织本地民女批量生产朵头花及码带花边。随后率先在莘庄镇创立花边商号,技艺流传周边地区,逐步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产业。钩针编结虽工具简单,用料单一,但在100多年的传承中,莘庄地区编结高手极会“出花样”,形成了30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而且利用针法的不同组合,使花型图案日趋丰富,制品花色不断翻新,具有立体镂空的艺术效果,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20世纪50至80年代,莘庄镇编结加工场不断扩展,尤其是建立上海县艺品厂后,将钩针技术和外销业务传播到本市及江浙邻县,产生巨大影响。

长期以来,它是当地城乡主要的家庭副业,明显提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着当地民风民俗,因此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