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活动生物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地热活动生物效应(biologic effects of geothermal activity)是生物活动对地热和地热流体作用的反映。热田地面上的植物类型和生长情况因土壤温度的不同而发生特征性变化,因而植物显示对于快速判断土层温度很有价值。可以利用航测照片进行初步识别,甚至可以作出分类来。地热活动能促进植物生长,如南朝宋(公元420~479年)盛弘之《荆州记》载:“桂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灌溉,常十二月一日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种一年三熟”,是讲地热活动对作物生长的热效应;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温汤水在县(湖北京山县)南十五里,拥以溉田,其收数倍”,讲的可能是温泉水有肥效。某些生物在非水热区已经绝灭,但在温泉区和热水沼泽中却得以生存下来。西藏南部水热活动区多见喜暖性动物蛙和蛇。热水塘的温水和径流区域是大量动植物繁生的理想环境。水热区动植物的颜色繁杂,不同颜色往往能反映周围的水温。[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