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双人高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所属地区: 山西 · 晋中 · 灵石县

文化遗产名称:常青双人高跷

遗产编号:Ⅲ-2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山西省灵石县

遗产级别: 省

详细介绍起源于民族图腾崇拜,汉魏时期称“跷技”,宋代叫“踏桥”,清代称“高跷”。灵石常青双人高跷是清末民初山东聊城移民到常青落户传入并盛行,由民间的节庆、聚会时人们自娱自乐逐渐演变而成。此表演项目为6人一组,4人脚踩高跷,其中2人肩扛2.2米长的横杆,1人脚踏横杆中间悬于空中,中间又一踩高跷者双手紧护上面表演者的双腿,其他2人分别在地面对表演者实施保护。表演者随着古朴的韵律、明快的节奏在行进中边走边舞,步子变换为走八字。既有文艺表演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又有杂技表演的难度和惊险。

常青双人高跷表演时讲求团队协作和整体配合效果,表演特色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是人们聚会、社火等活动中,一种主要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