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生物化学家

张树政

112室

女,1922年10月22日生于河北束鹿县。 112室

同济大学四平路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kaoyangj

网络督察

微生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共济

主要履历及经历 336260 37

1942-1945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理学士; 课

1945-1946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 同济

1946-1948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助教; 共济网

1948-1949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 考

1950-1954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技师; 济

1954-1957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助理研究员; 共

1958-现在历任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酶学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课

1991-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 课

1992-现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 48号

021-

主要研究工作 同济大学四平路

336 26038

6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用纸电泳、酶谱和生长谱法分析比较了当时在酒精工业界有争议的不同种曲霉淀粉酶系的组成,确定了黑曲霉的优越性。60年代阐明了白地霉的戊糖代谢途径,发现白地霉中有甘露醇,查明了其合成途径。发现并纯化了NAP-甘露醇脱氢酶。70年代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新技术。在红曲霉糖化酶的研究中,首次得到该酶的结晶,并发现该酶的不同分子型存在构象差异,证明是糖基化程度不同引起的(现称为糖型)。80年代从事多种糖苷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如细菌(-淀粉酶高产菌株活力在国际上当时领先,果胶酶的应用,右旋糖酐酶已证明有防龋效果,产麦芽四糖的淀粉酶有工业化前景。首次发现了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D-岩藻糖苷酶,由嗜热菌纯化了5种酶。90年代在国内大力倡导糖生物学和糖工程前沿计划,并建立了糖工程实验室 。

在国外工作情况

1978年9月赴日本参加第五届国际食品科技大会,作分组会报告及会 后参观京都

大学等20多个单位。

1981年5月赴日本贤岛参加第六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及分组会主席,

并参观10多个单位。

1982年6月微生物学访问团三人赴匈牙利访问。

1983年9月应日本东大学周一教授邀请访日;赴美参加第七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任顾问委员会委员及分组会主席。

1987年10月赴美参加第九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任分组会主席。

1988年11月受中科院和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访问讲学;

并参加了全美生化分子生物学学会和细胞生物学会的联合年会。

1990年5月赴意大利参加国际嗜热菌会议。

1991年9月赴美参加第十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

1993年9月赴法国参加第十二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会后参观几个大学。

1993年9月赴丹麦访问,参观了几个大学和Novo公司。

社会兼职

1959-1978 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承担“微生物生理”与“生化实验技术”教学。

1979-1986北师大、北农大、中科院研究生院承担蛋白质化学、生化技术及微生物代谢调节等教学。

1961-1992历任“微生物学报”常务编委、副主编、主编及顾问。

1981-1995美国“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iotechnology"杂志编委,1995年后 任顾问。

1984-现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4-1989“生物化学杂志”副主编。

1984-现在“生物工程学报”编委。

1986-1990中科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

1985-1988生物物理所分子酶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7-现在吉林大学酶工程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