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图书馆的前身,是齐河县文化馆的图书室,1978年1月从文化馆分出。位置在齐晏大街56号,占地3300平方米,1980年建成并开馆。建有两层图书楼,建筑面积651.8平方米。1982年修建职工宿舍15间,偏房12间,建筑面积486.3平方米。1988年5月,在图书馆院内北面西侧,建两层文物楼,面积422.7平方米,二楼为文物库房及文物办公室和字画装裱室,一楼对外租赁。1989年,在借书室南侧,建职工宿舍3间,建筑面积61.1平方米。1992年,自文物楼向东修建沿街平房4间,建筑面积84.5平方米。修建传达室、打字复印室4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至此,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1712.4平方米。1996年5月因城建改貌,沿街平房被拆除。2001年5月县城第二次改貌,图书馆所有建筑全部被拆除。是年5月,图书馆租赁建筑设计院楼房4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继续开展业务。2003年5月,图书馆迁至文化局综合楼。借书室建筑面积共计300平方米。
2004年10月,图书馆迁至齐河县文化中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借书室、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中心机房、资料室、采编室、办公室。其中多媒体教室、儿童阅览室在文化中心二楼。其它各科室在文化中心三楼,2008年齐河县图书馆阅览座席104个。少儿阅览座席60个,2009年齐河县图书馆阅览座席104个。少儿阅览座席60个。
图书馆历届馆长、党支部书记:
刘三民(1982年4月至1985年5月任馆长、党支部书记)
任连华(1987年5月至1992年2月任馆长,1988年4月至1992年2月任党支部书记)
丁连元(1992年2月至1996年12月任馆长、党支部书记)
王道温(1996年12月至1999年6月任馆长、党支部书记)
韩德光(1999年6月至今任馆长、党支部书记)
1980年,图书馆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5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4人。1988年4月评定职称时,馆员1人,助理馆员4人。1990年有工作人员10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4人,高中学历5人。其中馆员2人,助理馆员6人。至2007年,有工作人员12人,文化程度也大为提高,大专以上学历10人,高中学历2人。其中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6人,助理馆员2人。
1990年有3人加入山东省青年图书馆工作者协会。1985年1人加入山东省考古学会。2004年有8人加入德州图书馆学会,其中韩德光被选为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理事。1988年9月,德州市组织第一届公共图书馆业务技术比赛,杨在凤获图书分类第一名;刘建军获图书著录第五名;曹桂华获目录组织第五名。1991年德州市组织第二届公共图书馆业务技术比赛,杨在凤获图书分类第一名;刘建军获图书著录第一名。
图书馆长期以来,在不断提高职工业务工作能力的同时,还非常重视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鼓励职工参加函大、业大的学习。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干部职工积极钻研业务、撰写论文,用于指导图书馆工作。到目前止,有60多篇专业论文或书画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或展览中发表、展出、获奖。主要有:
韩德光:
1992年8月国画作品《柳暗花明》在山东省文化馆业务技能比赛中获优秀作品奖。
1992年8月摄影作品《希望》在山东省“税收带来祖国美”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
1993年10月国画作品《夙愿》在山东省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暨93山东省中国画展中获优秀奖。
1994年4月国画作品《仕女》在中国青年国画家国画大展中获三等奖。
1995年2月国画作品《李清照》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祖国颂·迎春书画展”中获优秀奖。
1997年12月摄影作品《红蜻蜓》在江西省《社会保障》发表,并在江西省“庆祝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十周年摄影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
1999年5月国画作品《恋》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书画作品展”中展出。
2002年2月国画作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山东画院迎春书画展中展出。
2002年12月国画作品《早安》在山东省首届双年展中展出。
2004年10月撰写的论文《强化自身素质,拓宽工作思路,发挥窗口作用》在《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获一等奖。
2006年10月国画作品《花鸟》在《山东省2006年群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2006年6月国画作品《春归》在山东省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暨德州市第二届农村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大展中获一等奖。
2005年6月撰写的论文《风雨廿五载,累累硕果香》在《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简史》中发表。
2005年8月在《文化齐河系列丛书》中,执行主编《墨海丹山》一书。
国画作品及艺术传略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编入《山东美术家辞典》、《山东美术全书》等书籍。
杨在凤:
1994年撰写的论文《少儿阅览室是少儿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德州地区图书馆》论文集中发表。
1995年撰写的《试论对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辅导工作》在《山东省图书馆季刊》中发表。
2000年撰写的《县公共级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服务浅谈》在《书海扬帆》中发表。
2000年撰写的《浅谈县级图书馆读者流失与对策》在《文史哲》中发表。
2007年9月撰写的《关于加强县级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探索》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获三等奖。
王道温:
1999年撰写的《我与图书馆》在山东省图书馆《辉煌的足迹》中发表。
徐晓燕:
2000年撰写的《充分发挥图书馆应用的作用》在《文史哲》中发表。
2000年撰写的《小议藏书损坏丢失现象》在《山东省图书馆季刊》中发表。
2001年撰写的《图书馆在知识工程中的阵地作用》在《文史哲》中发表。
2001年撰写的《开拓进取服务读者》在《山东省图书馆季刊》中发表。
王永昌:
1985年12月撰写的《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第二次发掘报告》在《文物》中发表。
刘建军:
1995年撰写的《在市场改革大潮中图书馆与思考》在《山东省图书馆季刊》中发表。
1996年撰写的《论县级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在德州师专《图书馆专业论文专辑》中发表。
2004年10月撰写的《强化自身素质,拓宽工作思路,发挥窗口作用》在《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获一等奖。
2007年9月撰写的《关于加强县级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探索》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获三等奖。
郑文芝:
1996年撰写的《如何发挥地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德州师专《图书馆专业论文辑》中发表。
2000年9月撰写的《县图书馆服务工作浅谈》在《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第七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专辑》中获二等奖。
2004年10月撰写的《浅谈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获三等奖。
2005年3月撰写的《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与发展”获三等奖。
2005年6月撰写的《为老年读者服务的一点体会》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获三等奖。
2007年9月撰写的《图书馆如何面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获优秀奖。
袁军英:
1996年撰写的《浅谈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在德州师专《图书馆专业论文辑》发表。
2004年10月撰写的《强化自身素质,拓宽工作领域,发挥窗口作用》在《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辑》中获一等奖。
2005年3月撰写的《浅谈图书馆工作的创新与管理》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研讨会”获优秀奖。
邢玉兰:
1996年撰写的《做好图书外借工作的一点体会》在德州师专《图书馆专业论文专辑》中发表。
2004年10月撰写的《浅谈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获三等奖。
2005年3月撰写的《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与发展”获三等奖。
2005年10月撰写的《论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中激励机制的作用》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获三等奖。
黄其美:
2002年7月撰写的《图书馆:挑战与对策》在《读书时报》中发表。
2003年8月撰写的《谈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在《理论学习》中发表。
2004年7月撰写的《图书管理,从传统到现代》在《山东出版》中发表。
2005年10月撰写的《小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研讨会”获三等奖。
2007年9月撰写的《图书馆延伸服务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宽与创新研讨会”获优秀奖。
顾晓琳:
2004年10月撰写的《浅谈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德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获三等奖。
2005年6月撰写的《风雨廿五载,累累硕果香》在《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简史》中发表。
2005年10月撰写的《论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中激励机制的作用》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获三等奖。
2005年10月撰写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获三等奖。
李红梅:
2005年3月撰写的《谈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获优秀奖。
2007年9月撰写的《浅谈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获三等奖。
2007年9月撰写的《小议图书馆员工自我管理的培养》参加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创新研讨会”获优秀奖。
曹桂华:
1996年撰写的《图书馆外借室人员结构之我见》在德州师专《图书馆专业论文辑》中发表。
丁连元:
1996年撰写的《公共图书馆应引入竞争机制》在德州师专《图书馆专业论文辑》中发表。
付礼媛,中共党员,工学学士,参加工作时间2007年7月,2008年9月就职于齐河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精通计算机操作,工作认真,文章多次在《齐河报》发表。
陈北,中共党员,管理学学士,2002年参加工作,现担任齐河县图书馆副馆长、党支部副书记,精通文学、历史、地理,文章多次在国家级期刊发表。
1980年1月开馆时,共有图书5万册,其中善本3册,线装书28种542册,能流通书籍1.1万册。书架30个,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设置4个目录橱,编制分类目录2种4套。采用闭架借阅方式,每周开放48小时。阅览室有各类报刊杂志470种,座席100个。年底共办借书证1100个,成人阅览证850个,儿童阅览证710个。1984年7月,由闭架借阅改为开架借阅,每周开放56小时。在做好借阅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送书下乡、送书上门、资料查询、电话预约、乡(镇)村文化大院图书室的建设、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培训、读书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自1980年开馆至今,累计送书上门2000多次、送书12000多册。其中为退离休老干部和残疾人送书1600次,送书6521册;为城区内各小学送书321次,送书5631册。1987年对全县各类养殖种植专业户进行走访调查,并建立档案。再根据不同要求,精心准备,为其送书上门。先后送书下乡325多次、送书28000多册。送书画、春联下乡45次、送书画500多幅。先后帮助档案局、县委党校、国税局、第一、第二小学、晏城镇的谭策屯村、华店乡的郭庄村、表白寺的谭庄村、焦庙镇的宋坊村等单位和村庄建立起图书室。举办图书业务辅导班8次,培训图书管理人员46名。
1999年组织的“龙山杯”家庭藏书、读书评选暨“崇文杯”捐书活动中。有100多人踊跃参加。家庭藏书量达8万多册,捐书1600多册。
1999年7月至2001年5月期间,共开展了19期以“读好书做好人,看老书不忘本”为主题的老书推荐活动。向广大读者推荐《红日》、《红岩》、《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战争题材的老书2000多册。
2000年开设“图书银行”。所谓“图书银行”也就是利用闲置的馆舍,吸纳社会上个人收藏的图书进行存贮,让其他读者借阅。图书馆再按书的定价付给储书者3%的破损费。换言之,图书馆只拿出300元钱,就有10000元钱的存书,作为工作经验,2000年11月8日山东电视台以“记齐河‘图书银行’好热闹--访韩德光馆长”为题,在《正午时光》栏目播出。11月13日又在广东电视台《晓琳话九州》栏目播出。
2002年2月,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筹措资金2万元,购买了名人传记、史记、中外名著、家庭医疗保健、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图书2100多册。开设“党员书架”。
2005年11月,与上海市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联合,举办“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山东巡回展,在齐河县文化中心举行。为了加强和提高这次展览的社会感染力,积极组织县直机关、工厂、企业等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小学生数万人前来观看展览。
1981年至1995年,每年农历正月十四都举办一次读书有奖灯谜会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少年儿童的读书热情。自1990年开始,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为“图书服务宣传周”。伊始至今,齐河县图书馆共举办12期图书服务宣传周活动,每次除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读者座谈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讲座、读书征文和书画展览等活动外,还现场为读者办理借书证、向行人散发宣传材料。特别是在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7年,为加强宣传力度,特邀请本县书画家挥毫泼墨,现场为群众做书画,更把活动推向高潮。现场作书画累计1000余幅。
1990年4月举办“我爱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60余篇;1999年5月举办“美丽的家园”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00余篇;2001年5月举办“家乡巨变”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00余篇,选送40篇参加德州市第一届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活动,有7位小作者获奖;2002年5月举办“我与图书馆”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20篇,选送45篇参加德州市第二届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活动,有5位小作者获奖;2003年5月举办“我喜爱的一本书”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00余篇,选送40篇参加德州市“通信杯”第三届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活动,有15位小作者获奖;2004年4月举办“可爱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10余篇。选送40篇参加德州市第四届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活动,有4位小作者获奖;2005年5月举办“建设文明齐河”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80篇,选送50篇参加德州市“农行杯”第五届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活动,有14位小作者获奖;2006年5月举办“八荣八耻”读书征文活动,征文200余篇,选送50篇参加德州市第六届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活动,有17位小作者获奖,其中1人获一等奖;2007年5月举办“建设和谐家园”读书征文活动,征文170余篇。
2003年4月、9月,2004年6月,2005年8月、11月,2006年5月、9月与省出版社、图书发行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图书服务宣传及推荐优秀图书活动。累计散发宣传材料3万余份,共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读者购书1.8万多册。
2007年9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齐河县支中心建成,设有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配有互联网接入的20台电脑、5台日工作站、实用服务器、卫星接收服务器、业务服务器、投影机、200英寸自动屏幕、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
长期以来,齐河县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拓宽服务领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逐步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次被德州市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89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于“先进图书馆”荣誉称号。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于“精神文明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1996年在“迎接62届国际图联大会暨96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被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学会评为“组织工作奖”。在1994年、199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两次都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1982年傅锋远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0年杨在凤被齐河县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0年刘建军被齐河县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1年韩德光被山东省人事局、山东省公安厅授予“全省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2年杨在凤被共青团齐河县委授予“十大文明标兵”荣誉称号。
1994年韩德光被德州市文化局授予“全市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6年刘建军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图书服务宣传周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0年杨在凤被齐河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4年郑文芝被齐河县委、县政府授予“文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4年袁军英被齐河县委,县政府授予“文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6年李红梅被齐河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5年韩德光被齐河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6年韩德光被齐河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