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注十人书》系列之《伤寒论类方•伤寒方论》
作 者:〔清〕徐大椿撰 〔清〕佚名编著 张立平校注
责任编辑:陈辉、付国英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开本:32 开
页数:163 页
版次:1/1
印数:3000 册
ISBN :978-7-5077-3230-6
定价:12.00元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伤寒论类方》为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撰著,他崇尚经典,主张推求原本,穷其流派,是清代“尊经学派”的中坚人物。 对于仲景《伤寒论》中诸方,徐氏认为“字字金科玉律,不可增减一字”,其对《伤寒论》的推崇可见一斑。
徐氏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造诣,1759年著成《伤寒论类方》。全书共四卷,采用“以方类证”的方法,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19方)、麻黄汤类(6方)、葛根汤类(3方)、柴胡汤类(6方)、栀子汤类(7方)、承气汤类(方12方)、泻心汤类(11方)、白虎汤类(3方)、五苓散类(4方)、四逆汤类(11方)、理中汤类(9方)、杂方(22方)等12类。这样,方以类从,证随方列,不仅将《伤寒论》诸方做了分类,并对同类诸方随证加减变化做了深刻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临证颇有实际意义。同时,该书在对伤寒原文的注解,也每有独到见解,堪为研究伤寒的典范。
《伤寒方论》为清代精抄本,撰者不详,系研究《伤寒论》方剂的专著。书中对《伤寒论》百一十三方逐条发挥,每方均以主证、主脉、功用、禁忌、配伍特点、随证加减,以及相似方剂比较得失等诸方面进行论述。全文简明扼要,评判得当,因此很值得今人临证处方用药或研究《伤寒论》方剂时借鉴。
著者生平和著作简介:
徐大椿,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生活于公元1693-1771年(康熙三十二年-乾隆三十六年),是清代著名的医家。20岁县庠入泮,更名为大业,意在科举,后因家人屡有误于医者,乃弃举子业,专习岐黄之数。徐氏博学多才,除医学外,通涉经学、天文历算、地志、九宫音律、武术、水利等。
徐氏业医以后,博览群书,勤于临证,医学著述颇丰,有《难经经释》(2卷)、《神农本草经百种录》(2卷)、《医学源流论》(2卷)、《伤寒论类方》(2卷)、《医贯砭》(2卷)、《兰台轨范》(8卷)、《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十余种著述流传于世。后人将其所著辑成《徐氏医书八种》、《徐氏医学全书十六种》等等,流传颇广。
版本流传情况:
1、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刻本
2、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文溯阁本)
3、见徐氏医书六、八、十、十二诸种本(在丛书类)
4、(日)宽政九年(1797年)彳修堂
5、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刻本
6、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年)古吴潘氏刻本
7、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湖北崇文书局刊本
8、清同治间善成堂刊本
9、清同治间彭树萱刊本
10、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扫叶山房刻本
11、清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江左书林补刻本
12、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湖北官书局刊徐氏八种单行本
13、抄本
14、清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徐氏医书八种单行本
15、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上海六艺书局石印徐灵胎医学全书十六种单行本
16、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陇右乐善书局刻本
17、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以上版本情况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18、1984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199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乾隆间半松斋《徐氏医书六种》为底本)徐灵胎医学全书本
点校说明:
1、校注版本
本次点校以光绪九年(1883)潘霨辑■园医书影印本为底本,以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徐氏医书八种单行本为对校本。
2、校注方法
(1)采用对校为主、理校为辅的方法。
(2)为保持原书之貌,个别字底本与校本内容不同而意相近或不影响理解原文者,不做校改;
(3)将原书竖排版改为横排版:为适应横排版,原书“右”改为“上”, “左”改为“下”。
(4)原书繁体字改为今简体字;凡明显错别字、通假字,均直改不加注;一般古字,改为今通用字。
四、本书后另附《伤寒方论》一书,为清代精抄本,扉页题“汪午桥秘藏方书”,字迹工整清晰,系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孤本, 今据以上述点校说明予以校注出版。本书撰者不详,系研究《伤寒论》方剂的专著。书中对《伤寒论》一百十三方逐条发挥,每方均从主证、主脉、功用、禁忌、配伍特点、随证加减,以及相似方剂比较得失等诸方面进行论述。全文简明扼要、评判得当,因此很值得今人临证处方用药或研究《伤寒论》方剂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