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笄
拼音:gǔ jī
注音:ㄍㄨˇ ㄐㄧ
[词语解释]
兽骨制的簪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男女之际尚矣,嫁娶之服,未之以记。及 虞 夏 之后,盖表布内丝,骨笄象珥,封君夫人加锦尚褧而已。”《隋书·礼仪志六》:“御婉及士之妇人,吊服疑衰。疑衰同笄。九族已下皆骨笄。”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髽》:“始死,妇人将斩衰者,去笄而纚,将齐衰者,骨笄而纚。”骨笄商朝时期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这批骨笄共出土499件,大多数发现在一木匣内,有的零散放置,有的成束放置,有的平放或侧放。大量骨笄已严重残碎,按其不同笄头,可分为夔形头、鸟形头、圆盖形头、方牌形头、鸡形头、四阿屋顶形头6种。其中鸟形头笄334件,分两种样式,一种张口长喙,圆眼外突,头上有锯齿形冠,短翅短尾,笄杆细长。另一种在鸟头上刻羽毛状,有的在鸟头周缘刻曲线纹,通长12.5~14厘米。其次为方牌形头笄,再次为圆盖形头笄和夔形头笄,其他2种数量极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