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滩摩崖造像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博爱县城西北约9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山崖下。
摩崖造像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十一年至十二年(615-616年)间,初创时为隋朝皇家所封“同义寺”,至唐代又开凿一批佛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焦太铁路时曾毁一批,所剩部分分布在南北长约6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座,造像78尊,题记10方。
石佛滩摩崖造像造像分布在南北长约10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座,造像82尊,铭记4方。龛高约0.2-1米,上部呈半圆弧形,两侧雕刻立柱。
大部分龛内雕刻有一佛二菩萨,其中一龛内的佛刻技艺精良,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阿弥陀佛面部丰腴俊美,神态慈祥,两侧菩萨长帛飘动,一幅世俗妙龄女郎形象。在一方铭记下题记:"唐开元二十一年",可知为唐代作品。[1]
石佛滩摩崖造像石佛滩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