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位于新都城南三公里的毗河南岸,毗河至此迂回成三面环水的半岛,因一个大回水沱面得名。解放前曾是毗河“黄金水道”上一个运输繁忙的重要码头和商品集散地。至下游苟家滩一带盛产鳜鱼(俗名翅泼),饶有唐人所咏“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韵味。现发展为毗河生态旅游带一个重要风景区,面积18万平方米,竹林水域各半,以连接成片的茂密竹林,构成“丛林幽趣”的特色景观。悠悠索桥横跨毗河,将南北两岸连成一体。沿河岸建有金岸园。隐篁亭、听流亭、拂柳亭、待鸥亭、观钓亭、望江亭、伴沱楼等,悬挂名人撰书的匾额、楹联,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景区毗邻著名的龙门山,为文人雅士登临胜地。宋代贤吏赵 和明代大文学家杨升庵重阳登临,均深爱泥巴沱美丽风光,留下了“澄川秀野如披画”、“朝暮多奇态,草水含灵氲”的传世佳名。这里还有清代外国传教士汪若瑟建立的天主教堂,晨钟暮鼓,更增添了景区几多佳趣。名俗实雅的泥巴沱,是生态旅游观光和水上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