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所属地区: 山西 · 太原

文化遗产名称:山西民居

申报人/申报单位: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

遗产级别: 省

简介清徐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部,属于山西省太原市管辖。过境的汾河与潇河,为清徐这个文明而古老的地方沉淀了优质丰厚的砖雕烧制土壤。在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古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隋唐宋元以来,从境内诸多寺庙砖瓦中,均可看到雕刻痕迹。特别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随着晋商的崛起,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到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再肆出现。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确实很大。这就客观地促进了清徐砖雕技艺的发展。民间相传,到清代中后期。境内平均四个村庄中便有一座小砖窑,而且每座砖窑均可烧出“花货(即砖雕)”。当时,境内窑王堡、小王村、大常村、东木庄的砖雕花样繁多,产量颇丰,销路也很远。

直到如今,尚有许多作品存世并棱角俱在,完整无损。细考清徐砖雕的特点:一是土质特好,经久耐用;二是花样繁多,套路颇大;三是画工精细,刀工别致;四是谱系名确,传承有序。民国十七年后,境内庙宇不断拆除,砖雕市场日见疲软,各地砖雕业主纷纷封窑,但清徐窑王堡砖雕仍然坚持烧造。二十一世纪以来因受政府土地政策限制,于2002年秋封窑。

目前,一是砖雕产品并无多大市场,二是国家土地政策不允许烧砖用土,三是年青人不愿意学习雕砖技艺。清徐砖雕正濒临失传危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