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人入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明末汉人入澳

发生时间:1645

所属朝代:明

发生地点:澳门

主题词或关键词:澳门事件

栏目关键词:事件 台港澳专题

辅助分类项:澳门

事件介绍明末汉人入澳 明朝政权倾覆后,特别是南明福王政权瓦解后,大批汉民族志士不愿做满洲异族王朝的顺民,宁愿远离家乡,飘流海外,澳门就是他们出亡海外的孔道之一。从1645年(清顺治二年)起,汉族人民入居澳门形成高潮。这一年,澳门人口4万余人中汉人约占4万人,其中大多数都在此候船出洋。1665年(清康熙四年)底,约有3000名汉人,内有750名,乘坐7艘葡萄牙船经印度尼西亚到印度。至于漂流到东南亚及南洋者更无法计算。另外还有一批汉民族的爱国志士也在这一时期旅居澳门,如屈大均、陈恭尹、张穆、何绛、陶潢等。用袈裟、禅杖来作伪装的大和尚,亦于此时将望厦观音堂扩建为规模更大的普济禅院,作为志士聚义之地。[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