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发动的侵华战争。定海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之一。面对当时装备最先进的侵略军,三总

兵和定海军民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他们的事迹流芳百世,千古传颂。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在广州受阻,六月二十三日,英海军司令伯麦率领舰队由广州转向定海。到达定海附近海域,伯麦香定海知县提出“照会”,要求全部投降,交出炮台,遭到知县姚怀祥的严词拒绝。四只英舰、三艘汽船,约三千兵员的英军摆开了进攻定海城的架势。
当时定海兵力只有二千余人,武器特别落后。面对强敌,姚怀祥与总兵张朝发抵抗失败,都因此战而死。英军攻占定海城以后,一面大肆烧杀抢掠,一面四处进行察看规划,企图以定海为基地建立永久的殖民统治,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阻挠。是年十一月九日,伊里布与懿律签订浙江休战协议,英军英军陆续撤离定海。
在英军撤离定海的前一天下午,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领三千将士,在镇海关誓师,于次日上午抵达定海。三总兵到定海后,立即布防,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二十六日,英国政府派璞鼎查接替懿律为总司令,率军侵占鼓浪屿,接着北上定海。三十日,葛云飞正在为将要调离定海的王锡朋、郑国鸿饯行。突然接到英军北犯的报告。王、郑二总兵即表示要留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葛云飞十分感激。接着,三总兵各整队伍,准备迎战,并上书要求上司给定海增拨抬炮、大炮,上司不准。并下令“只允许在岸上击杀敌人,不许出海作战。”尽管如此,葛云飞的抗战决心毫不动摇,他说:“大丈夫以身许国,到了这危急关头,只有竭力拼杀,以死报国。”王、郑二总兵积极响应。
九月二十六日,壮烈的定海保卫战揭开序幕。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定海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抵抗最烈的一战,也是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歼敌数没有确切的统计,据东岳山英军合葬墓的墓碑碑文记载,英军皇家五十五团死在舟山的有伍长、鼓手和士兵416人。参加攻城的十八团、四十九团伤亡还不计在内。在这六日六夜的血战中定海三总兵及参将章玉衡、副将托尔泰等将领全部战死疆场,参战的5800名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开战以来,定海抵抗最力,英军受创不小。”这次保卫战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国土不可侵的伟大民族意志和浩然正气。
这一天,英水师提督巴加和陆军司令郭富率四舰闯入竹山门。葛云飞立即跨马沿土城赶到竹山门,发现英军正准备登岸,葛云飞见反击时机已到,下令把炮口对准敌舰,亲自发炮,打死英军十多人。英军见势不妙,立即撤离。葛云飞也当即通知左营游击张绍廷在东港浦准备迎战。果然,英军向东港浦发起攻击,张绍廷开炮反击。经过一场激战,由于有土城阻挡,英军不能进,只得退回。葛云飞与王、郑二总兵商定,形势紧迫,马上调整防区:葛云飞驻土城要冲,担负全面防御;王锡朋守西边制高点晓峰岭;郑国鸿守要隘竹山门。
二十七日凌晨三四点钟,英军窜入小竹山,开炮直逼土城。葛云飞开炮还击,激战到中午,英军又一次败退。葛云飞意识到,这是大战的前奏,派人向镇海大营告急,要求火速增兵。可是浙江提督余步云拥兵四千多,不但坐视不救,反诬葛云飞是“为他日论功”,并说:“如果定海城失守,惟葛云飞是问。”增援无望,这事葛云飞怕影响士气,不好向将士们透露,只好说:“我们已连打胜仗,大家要更加奋勇杀敌才是。”
二十八日早晨,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思号”、“复仇神号”一起向晓峰岭发起攻击,开炮三四百发。接着,英船长爱尔斯?葛拉领兵约五十人,企图在竹山门登陆,被郑国鸿击退。与此同时,英国侵略军的大部队在螺头登岸,向晓峰岭发起攻击。左营游击胡德耀在抵抗中右手中弹,骨碎脉断昏了过去。王锡朋亲临胡德耀阵地指挥作战。傍晚,英军占据五奎山。英海军司令也于此时率舰队从黄牛礁窜入定海港。
二十九日,英舰在大小五奎山以南海域集结待发,掩护炮兵在五奎山搭帐篷、建炮台,准备用68磅的重炮轰击土城。葛云飞在土城开炮朝五奎山轰击,打碎敌船一艘、帐篷五顶,打死打伤英军四十余人。此时,英军发排炮,火力越来越猛。突然间,葛云飞发现山顶有个穿红衣的英国军官在指挥,一炮打去,把那个穿红衣的人击倒,英军被迫拖尸落船而逃。
三十日,英军进吉祥门,攻击东港浦,被击退。接着,转攻竹山门和晓峰岭。到了傍晚,英军准备登岸,又被守军击败。英军大为震惊,于是就调兵遣将,舰、船增加到二十九艘,兵力在四千以上,定海城重兵压境。当时,大雨昼夜不停,平地积水很深,土城、竹山门、晓峰岭都远离营房,在风雨中,生火煮饭亦很困难。定海厅同知舒恭受带领厅署官员给将士们送食品。每个将士一天只能分到六条香糕、九只光饼,合计不足半斤。后来每人一昼夜只能供给三碗稀饭。定海百姓不忍让子弟兵挨饿,冒着生命危险,纷纷送饭菜到前线。有位老人还特地为葛云飞送去一碗参汤,说:“葛大人出生入死,百姓非常过意不去,这是一点敬意,请您喝了吧!”葛云飞听了,流着热泪说:“不驱逐侵略者,我那有脸见父老呀,将士们忍饥杀敌,我怎能忍心独饮此参汤。”在老人的再三要求下,他从老人手中接过参汤,洒在土城边的小河里,对将士们说:“诸位与葛某枵腹苦战多日,请共饮此水,让我们同甘共苦,努力杀敌吧。”将士们在葛云飞的感召下,忍饥挨饿,冒着大雨作战却没有人退缩。
十月一日清晨,英军乘大雾天,倾巢出动,全线攻击。在五奎山大炮的掩护下,英军分成两个纵队强行登陆。第一纵队约1500人,向晓峰岭进攻,王锡朋指挥将士奋勇抵抗,前队阵亡,后队续进,连续击退英军九次进攻。打到后来,炮筒都红透了,无法装药,于是就跟敌人展开肉搏战。王锡朋血战阵亡,所部武举朱汇源、差官吕林环、外委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等相继殉国,晓峰岭失守。英军攻占晓峰岭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定海城,一路攻竹山门。郑国鸿在竹山门顽强抵抗。从早晨战到中午,打得炮筒火红不能用,就用大刀、长矛阻击。无奈英军越聚越多,炮火连接不断,一颗罪恶的子弹洞穿郑国鸿的胸膛,这位65岁的老将壮烈牺牲,竹山门随之失陷。
英军的第二纵队进攻东港浦,炮轰东岳宫山的守军炮台,葛云飞率部坚决抵抗。这时,得报晓峰岭、竹山门已失守,王、郑二总兵已殉国,葛云飞大惊,感到危局难救,将印信交给随从,说:“此我尽忠时也,家有老母八十矣,知某死,泪眼欲枯,当为某百计慰之,并转饬儿辈力图奋勉,继乃父未竞之志。”这时,英军已逼近。葛云飞命所部二百余人,分段把守。他亲自杀敌数十人,在与敌人肉搏中负伤四十多处,突然敌枪弹打中他的左眼,接着又被英军劈开面部,鲜血淋漓,从土城上跌下,壮烈牺牲。实现了他“城亡人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激烈的保卫战最后还是失败了。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两广总督耆英在虎门与英国公使德庇订立《退还舟山条款》。 五月十七日,英军从城内撤到海边被英国侵略军侵占四年另九个月的定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