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历史:南洋公学时期的政治特班
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法官徐谟以及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黄炎培、邵力子等一批优秀法政人才,均为南洋公学特班的学生。此外,为助长变法改制与社会进步,南洋公学在译介国外法律与法学著作方面亦领风气之先,在商务印书馆创始人、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张元济先生的主持才,首次成系列地翻译了一批国外重要的法律和法学文献,其中,曾在特班研习法律的近代中国著名文化大师李叔同先生所翻译的《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亦在其列。
恢复法学教育,蛰伏积蓄
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年设立了法学教研室,逐步恢复交大的法学教育事业。1992年开办法学本科专业,199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正式开始了法学专业教育的历史。1996年成立法律系, 1998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期间,法学教育处在探索阶段,逐步在师资、科研、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成立法学院,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根据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于2002年6月成立法学院,并投资2500万元进行一期建设,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从这一年,法学院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跃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在坚持本科教育这个中心的同时,法学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后取得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宪法行政法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7月,廖凯原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捐赠协议,将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总额不少于3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一流法学院,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育发展开创了全新的机遇。
今后三年内,法学院计划循3个途径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一是从国外名牌大学的法学院吸引学成归国的博士;二是选用国内著名法学院的博士应 届毕业生;三是通过派往国外留学、进修和到国内法院、检察院实习等形式提高现有人员、尤其是尚无博士学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吸收更多的学 者型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和高级律师做我校的兼职教授,让他们参与教学 、指导模拟审判、合作指导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
季卫东院长寄语:在二十一世纪曙光初现的时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应运而起――面对世界格局丕变的空前挑战,也享有与中国制度创新同步的重大机遇。
我们深知创业维艰,赶超先进更不易。但是,六年来全院师生披荆斩棘、塑形造势的成就已经证明,只要巧用“后发者优势”,争取“跨越式发展”,就有希望在较短的时期间内达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预期目标。这是一个持续了百十年的梦想。这也是一项新世纪的承诺。
回顾历史,从本校前身南洋公学成立之日起,培养“专攻政治家之学”的新型管理人才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就是先贤们既定的教育方针。1901年开设的西学特班,聘请蔡元培先生为主任教员,讲授宪政、国际法等方面的课程,可谓中国现代法学教育的一脉滥觞。从徐汇校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有四位卓越校友:消弭内战的和平交涉使者邵力子、法学造诣非凡的治理精英王宠惠、促成以民主实现长治久安的建国对话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大法官徐谟。他们代表着上海交通大学“储国家栋梁之材”的辉煌传统,也昭示了今后改进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具体模范。
某些往事的细节会构成很有趣的佳话。曾记否,在南洋公学刚创办的1897年,有位美国波士顿大学出身的福开森(John C. Ferguson)博士受聘监院,负责设计校舍和课程体系。到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初见成效、亟需推力的关头,又有美国华裔企业家廖凯原(Leo Koguan)先生慷慨捐资重建法学楼和全面改善教研的条件。这一偶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使命感:从今以后法学院的进程应该是光荣校史的缩影,应该无愧于东西方文明交通的改革宗旨,应该把太平洋两岸的大国互动和新型治理范式的探索也都纳入制度设计的视野之中。
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同时命名为“凯原法学院”。可以期待这个变化将为我们提供在2008“志愿者元年”与公民社会更始的契机,也为培育一批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新格局的国家栋梁之材准备了必要的苗床。按照本校前景规划,法学教育和研究是未来的优势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院系“有选择追求卓越”的亮点之一。要实现上述宏愿,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殚精竭虑,把交大凯原法学院办成培训杰出人才的基地、精研制度原理和法治学说的理性殿堂以及与国际学界同仁进行对话的论坛。这就是我们对新世纪的承诺。
为了履行诺言,我们应该为现有的教师群体提供充分的用武之地和伸展空间,同时也向海内外广开贤路。这里将结聚一批志同道合、才高艺精的法律界翘楚和有识之士,潜心治学,倾力育人,竭诚守护正义。这里将建构一个新型的解释共同体,为中国的民主法治秩序的巩固提供必要的知识础石。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员,选择凯原法学院就意味着选择卓越――登临送目,正东海、南洋波涛急,彩舟竞渡!
学科介绍:学院法学本科设立于1992年。十余年来,我们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学专门人才,他们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为我国的法治事业作贡献。除法学本科专业外,法学院利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在已有的宪法与行政法学和法理学硕士点的基础上拿到了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03年到2006年,学院曾挂靠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招收博士生。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会议正式批准我校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自2007年开始学院正式招收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时,挂靠管理科学与工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发挥上海交大传统理工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法学院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开设了法学本科第二专业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等。
法学院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硕士授权时间
博士授权时间
★法学
法学理论
2000.1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998.06
2006.01
刑法学
2006.01
民商法学
2003.09
诉讼法学
2003.09
经济法学
2006.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03.09
国际法学
2003.09
说明:★号为一级学科授权硕士点;*号为已具有博士点;无记号为二级学科硕士点。
法学院有权授予专业学位的名称
专业学位名称
授权时间
法律硕士
2003
博导及研究方向
姓名
学科、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季卫东
法理学
法社会学、比较法学
郑成良
法理学
法理学、司法制度
范进学
法理学
宪法解释学、法哲学
童之伟
宪法学
中国宪法、比较宪法
孙潮
宪法学
宪法、行政法
徐向华
宪法学
立法学
周伟
宪法学
宪法、反歧视法
叶必丰
行政法学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朱芒
行政法学
行政程序、都市法
韩长印
民商法学
民法、商法
张绍谦
刑法学
刑事法
王曦
环境法学
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
徐冬根
国际法学
国际金融法、国际私法
胡加祥
国际法学
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组织法
赵劲松
国际法学
海商法
寿步
知识产权法学
知识产权法
王先林
经济法学
经济法
王福华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傅崐成
国际法学
海洋法 美国合同法
当前办学水平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法学):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301 法学(2009年)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11个,本次参评10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23个,本次参评14个;还有7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6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47所。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
90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2
84
10001 北京大学
3
79
10486 武汉大学
10183 吉林大学
5
73
10003 清华大学
6
72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8
71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
69
10335 浙江大学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2
68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4
67
10246 复旦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726 西北政法大学
18
66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19
65
10055 南开大学
10212 黑龙江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611 重庆大学
10730 兰州大学
80000 中共中央党校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29
64
10140 辽宁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34
6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43
62
10475 河南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10657 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