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刺绣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民间手工艺术。她在美化生活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和婚丧嫁娶、节日祭祀等各种民间活动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理念,渊源流长数千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关中平原东北部的澄城县是这种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这里自秦汉时始设县邑,境内沟壑纵横,宜牧宜农,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这里民风淳朴,澄城人被称为“澄城老哥”,更是彰显出澄城人重情信义的禀性,农业耕种历史的沉淀为澄城刺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给澄城刺绣打上了深厚的农耕文明的烙印。
澄城刺绣的绣品种类非常繁多,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四十余种。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有:枕顶、被面、鞋垫、围裙等十余种。走进一户澄城普通家庭,你会发现像是走进了一座民间艺术的殿堂,绣在枕顶上、被面上的“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绣在围裙上、信插上的“风穿牡丹”和四季花草图,让你目不暇接。如果有幸,前些年的嫁妆,绣有“鱼戏莲”的云肩、“鱼莲变娃”的裹肚。更有寓意老人长寿的松柏、仙鹤,为企盼儿子长大后功名富贵绣的“五子登科”“官上加官”马夹,为护佑孙子、外孙健康成长的“布老虎”。
澄城刺绣的基本特征是针工细腻,花行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大气,想象奇异丰富,构图充实饱满,没有大红大绿的渲染,而是淡雅适度,清秀劲拔,显得活灵活现,图饰题材内容广泛,施针用线和配色不拘一格,以服务于各种主题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