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道情的历史渊源
西府道情是陕西道情之一,民间称“关西道情”(因宝鸡地处关中西部,亦称西府)。西府道情起源于唐代的道曲,道歌。道曲道歌是道士们在道观中向道徒宣传道教道义的一种说唱形式。西府宝鸡地区早期道教盛行,道观林立,诸如磻溪宫、金台观、南昌宫等等。金大定时期,道教全真派名流丘处机,游居宝鸡磻溪15年,创建了陇县龙门洞、千阳玉清万寿宫等道观。形成著名的道教龙门派。王重阳、张三丰等道教名家均在宝鸡留下足迹。李唐王朝灭亡之后,大批宫廷艺人和道士流落民间,在宝鸡地区民间传经布道,使原来以诵唱道经为内容,宣扬出世思想的法曲道情溶入了民间的生活内容。为了适应广大百姓的接受能力,将说道渐渐演化为具有说和唱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道情,并不断创作了丰富的道情唱词。题材多为神仙造化,修贤观善、神化故事等。明朝以后,随着地方戏曲的发展,诵唱道情在民间的演出中不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逐步从诵经到唱词发展为独立而较完整的道情戏。所谓“一经二词、三道情”,真实地反映了道情戏发展衍变的各个不同阶段。西府道情早期以座唱形式演唱,后来发展为广场戏或很简单的小戏在晚会中演出,也有以皮影的形式上演。主要班社有眉县下河寨道情班,岐山蒲村进香会道情班,麦禾营道情班,八家村道情班,陈仓区姜马道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