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仓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全村国土面积17.42平方公里,海拔2010米,年平均气温13.3 ℃,年

乡村全貌

降水量1065毫米,适合种植粮食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898 亩,人均耕地2.14亩,林地12513.8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1]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898亩(其中:田985亩,地 10913亩),人均耕地

水箐水库

2.14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2513.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6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7亩,主要种植花椒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60亩,其中养殖面积60亩;荒山荒地134.2亩,其他面积1524亩。有砂石等资源。水箐水库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

进村道路

。全村有109户饮用井水,有131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507户通电,有12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82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8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33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辆,拖拉机14辆,摩托车9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84亩,有效灌溉率为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8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5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3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35户。全村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5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6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进村道路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32万元,

苏子

占总收入的31.2%;畜牧业收入 635万元,占总收入的37.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7779头,肉牛47头,肉羊76头);渔业收入50万元,占总收入的2.9%;林业收入116万元,占总收入6.8%;工资性收入213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755人(占劳动力的22.4%),在省内务工741人,到省外务工11人。苏子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

旱烟

销售总收入50万元。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拥

教学楼

有教师28人,在校学生648人,距离镇中学7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77人,其中小学生658人,中学生319人。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集中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道路建

房屋改造

设等方面。

2、文化教育亟需加强。全村只有完小校点一个,教学设备简陋,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医疗卫生设备简陋。全村只有卫生业务用房60平方米,医务人员3人,很难满足广大群众,医疗卫生的需要。

4、人畜饮水条件较差。全村人畜饮水水质差,水资源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1、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硬化村庄道路16000平方米,总投资121万元;计划解决人畜饮水1340户,总投资143万元。

2、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每年种植优质玉米6200亩,马铃薯5390亩,水稻985亩,烤烟500亩。

3、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全村每年计划出栏肥猪7530头,牛142头,羊500只,鸡7200只。

4、加大劳务技术培训力度,每年转移富裕劳动力200人。

5、认真实施"866"扶贫工程,计划改建危房99户9500平方米,总投资35.3万元。

6、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核桃4650亩。

7、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核桃等产业。

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817.7元增加到2850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