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埔镇位于柳州市北面,距县城12公里,209国道线南北直穿境内,是柳州通往柳城县县城和融水、融安、三江的必经之路。辖区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全镇112个自然屯,2004年末总人口35271人。2005年末总人口35385人。2003年5月28日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划定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
沙埔镇-乡镇概况丘陵全镇耕地面积3328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842公顷,旱地面积1486公顷,林地面积5827.7公顷。2005年实行退耕还林,旱地面积减少111公顷。全镇地貌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境内有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镁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沙埔素有“淮山之乡”的美称。年种植淮山466.67公顷。
沙埔镇-经济建设淮山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3034万元,工业总产值38040万元,财政收入2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1元。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3816万元,工业总产值40870万元,财政收入2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1元。
该镇抓好“吨粮田”建设,提高水稻单产种植,“吨粮田”实施面积666.67公顷,其中有200公顷建设示范样板基地;在青石屯建立30公顷连片深耕深松甘蔗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加大对低产林的改造,利用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发展水果种植,在黄桂屯、减龙屯、白屋屯、杨家屯及国道两旁种上名优水果153公顷;加大生态村建设,在碑田新潭景示范村已形成“猪—沼—果”一体化生态村。2005年在尖石、青石屯新建22公顷优质淮山科学种植示范基地,引进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淮二号”、“桂淮五号”、“桂淮六号”等优良品种,引导全镇优质淮山生产。
柳城县沙埔镇历来有种植的习惯,淮山产业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盛起于90年代中期,至今全镇淮山种植面积已达9000多亩,年产淮山3万吨,故沙埔镇素有“淮山之乡”的美称,为柳城县乃至桂中地区最大的淮山集散地。沙埔淮山,其薯块个大,色泽鲜嫩,肉质细粉、膨松,清香味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纤维素、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除可作菜外,还可药用,具有健脾、止泻、补肺、固肾、益肝等功效,是广西传统地方名优物产。产品的20%就地加工消化,80%销往河南、广东、福建等地。2004年,沙埔镇在尖石屯209国道旁建立了总面积200亩的柳城县优质淮山科学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基地引进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淮五号”、“桂淮六号”等优良品种,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求,采用套管栽培、科学平衡施肥、实施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全面提高淮山的品质及产量,使淮山亩产量由通常的15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
沙埔镇-社会事业乡镇医院该镇列为自治区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自治区重点镇。近年来,该镇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柳州市支农资金138.5万元,完成209国道沙埔段长392米、宽26米主道路及总排水沟工程;凤山糖业集团在沙埔办的复合肥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年产值2700多万元;投资400万元建成的“燕子地松脂加工厂”正式投产。2005年,协调投入资金380万元完成老209国道硬化及沿路附属设施工程的建设。总计完成砼道路硬化18180平方米,排水沟总长1346米,阶砖铺设人行道7272平方米。协调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集戏台、休闲娱乐场地、喷泉等为一体的沙埔镇文化广场。年内引入资金项目1800万元,新建立企业6家,乡镇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现辖区内共有厂场、公司49个,个体工商户829个。企业年产值在500—1000万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有2家,企业年上税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到3个。
该镇辖大安、长隆、沙埔、六广、古仁、上雷、碑田7个村民委员会和沙埔、上雷两个社区。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校1所,中心校辖村完小7所、教学点8个,中学在校生1627人,小学在校生2550人。有卫生院1所。
柳城县各乡镇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认真查找,深刻剖析阻碍发展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实际行动解放思想。
通过大讨论,沙埔镇党政班子认识到近几年来沙埔镇在经济发展上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引来一些企业进驻,但总的来说规模还是不够大,数量上还不够多,对沙埔镇经济整体发展的拉动力度还不够。另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虽然不断壮大了蔗糖、桑蚕、生猪饲养、蜜桔种植等产业,但相对来说结构上还是不够多元化,没有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的实力不强,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还不够。在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依然缓慢,因此,对于地处209国道边的沙埔来说,发展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仍有许多潜力有待开发。
为加快沙埔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沙埔镇决定从抓项目入手,通过落实项目带动经济的大发展,实现干部群众思想上的解放。2008年沙埔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项目有八项:沙埔河旅游开发项目;沙埔供销社集镇土地开发项目;柳州驾校搬迁上雷项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沙埔芭芒桥—鸡公山光亮工程项目;石门山丝绸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沙埔河水利工程硬化项目;上雷至屯秋道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实施对于完善沙埔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沙浦整体形象,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沙埔镇将以“八大项目”落实为工作目标,用行动实现思想上的大解。
沙埔镇-党政建设党员竞争上岗06年9月,柳城县沙埔镇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隆重举行挂村干部择优“双选”会,为争取挂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资格,82名镇直机关干部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台展开了激烈的岗位竞争。
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调动干部积极性,形成以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适应新农村建设新形势的高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2008年,沙埔镇决定对各挂村工作组长、组员进行新的调整。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出了7名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挂村工作组组长,然后通过召开由镇直机关干部、组长双方参加的“双选”会,从82名备选镇直机关干部中差额竞选出27名干部作为挂村工作组组员。“双选”机制实行工作实绩与年终目标奖励挂钩,要求挂村干部除了完成日常本职业务工作外,还要指导各村开展好各项工作,年终视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或适当扣发奖金,以增强干部的紧迫感,提高竞争意识。
为保证公平竞争,优化组合,提高效率,直至“双选”开始时,各组长的名单方才被提交,全镇干部职工在镇领导介绍组长情况的同时开始酝酿选择谁作为本村组长,组长也同时考虑该选谁作为组员才更利于工作的开展。各村组长的名字写在会议室前的黑板上,依次排序轮流选择1名组员,双方达成一致算选择成功。由于实行双向选择,各村往往要选好几回才选到愿来且自己中意的组员。经1个多小时气氛热烈的双向竞选,有27名干部获得挂村资格,优化组成了新一轮的挂钩组。在此基础上,镇里针对各村情况还派给1至2名正、副职领导充实挂钩组,以兼顾各村工作的平衡开展。充实后的全镇挂钩组人员总共达到了48人。
由于遵循双方意愿,实行双向选择,实现了挂钩组的优化组合。各组成员团结协作,积极献智献策,走村入户蔚然成风,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争取资金近50万元完成沙埔农贸市场路口至沙埔村大村屯段1.3公里水泥路建设项目;协调资金52万多元,新建可解决1323人不安全饮水问题的王村、红星、下榴等村屯的人畜饮水工程;组织群众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紧急调运蔗种2.4万吨,帮助农民解决甘蔗受冰冻灾害需新植和补植所需的蔗种;配合柳城美林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投资1200万元的沙埔河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打造相关产业链,推动沙埔镇经济快速发展。
沙埔镇-旅游资源鸳鸯树很久以前,有这样两颗种子,一颗是樟树的,一颗是米锥树的,它们幸运地落在了同一个地方,尔后,它们又幸运地同时生根、发芽。就这样,它们彼此缠绕、相互依偎,长成了两棵参天大树。老—人说,在建立村子的时候,如果有两种树能相互缠绕生长在一起,那么这个村就永远不会缺米缺粮,于是,新潭景屯的祖先就把村子建在此地了。
如今,这两棵树茂盛地缠绕在一起,似乎在呢喃细语,缠绵悱恻。于是,村里人就把这两棵树叫鸳鸯树。据说,如果情侣来此地摸一摸这两棵树,那么以后的婚姻将会很幸福。
鸳鸯树的前方有一处汶水,汶水就是地里冒出的泉水。村民就在此地建立了一个池子,老人说,汶水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天还不亮,就会看到一条公鱼和一条母鱼在水里游动,如果有幸看见了,那么此人将会夫妻和睦、吉祥如意。当然,想要看到这两条鱼,就要勤劳一点,每天早起。
离汶水的不远处,是一片百年樟树林,村民在樟树林里建立了一个村中小公园,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路延伸到树林深处,石桌石凳则点缀其中,游人到此,可以停留小憩片刻。一条温柔的河流
离开樟树林,沿着屯里的潭景河顺水而下,处处皆是景。河里,门口滩、社王滩、木棉滩这三个浅滩相得益彰的点缀在河流中,此处,河水显得特别的温柔,即使有浅滩堵路,却依然能迂回三叠,委婉的流淌着,涓涓不息。河中奇石成片,或如美女出浴,或如雄狮饮水,或如青蛙,或如鳄鱼,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聪明的村民利用村里独特的自然条件,自发以合股方式引进投资,各户村民都人了股,建立了一个“新潭景休闲度假村”项目,有烧烤房、遛冰场、演出舞台、会议室、食宿等设施。现在,每到双休、节假日都有游人到此享受闲暇。
一个故事,一条小河,一村人,一片古树,几许迷离,在这里,新潭景屯给世人绘出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画卷,等你从喧嚣的都市来此寻找心中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