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
由于摄影机与被摄影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一般分为5种,由近及远:特写(人体肩以上)、近景(胸以上)、中景(膝以上)、全景(人体全部及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的环境)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摄影师一般对于不用的景别用不用景深的镜头拍摄。下面是一个景别和摄像机光圈的参考对应:
景别 大远景 远景 大全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光圈(广孔) 22 16 11 8 5.6 4 2.8 2 1.4
5.6光孔是个中间线,往左侧各方面质量都好,往右都不好。
光孔反映了照度,景深和解像力,还会影响到色彩还原。
光孔开大各方面都会损失。闪光灯拍得不如日光好就是因为光孔原因。
全景往左叫全景系列景别,中近景往右叫近景系列景别。
全景系列景别是绘画性的,是绘画性构图,写意的,气氛的,抒情的。是点线面的关系。是景为主,人为辅,环境带的多,人只是点到为止。拍摄时借助于地平线关系。要选择光线的时机。人物是位置和形体表演,没有位置就没有光线,没有位置就没有构图。要色彩关系,是大的关系而不是小的。要画面的唯美和简单,线条,虚实,明暗,冷暖对比,层次丰富。画面要角度,角度表达情绪。导演要空间布局,摄影要表达这种关系。远景取其势——意境,味道,韵律。曝光有选择。
近景系列景别是纪实构图,随意的,不规则构图,(可以说“不规则”“不完整”构图,别说“开放”“不开放”,没有意义)叙事的。拍摄中主要处理面面关系,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人为主,景次之。拍摄的主要是人物构成关系。(什么叫构图:就是摆人物和画面边缘的关系。)光线要细致。表演是表情表演,局部表演。强调的是色彩对比。角度,运动表达人物。要表达动作的细节,渲染细节。近景取其质——神态,形态,心态。
两组景别本身的功能不一样,要掌握规律。拍戏时别较劲,较劲拍出来的东西不好。设计时还是要仔细,但拍的时候要脱开,有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千万别较劲。
中景是过渡镜头。原因:
1、 中景把人最有魅力的腿卡掉了,人的形体不完整了。
2、 由于画面本身范围使得人物表情和环境都不突出。
3、 它的视觉冲击力不大。
片例:《东邪西毒》,张曼玉对梁家辉回忆。
不同景别,光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是假定性。只要近景光符合整体气氛就可以,方向反也不要紧,一定不要较劲。
这一段原本可以剪入梁家辉的反应,就会有新的意义,或是叠,但现在都没有。
剪接的最高原则就是反应与被反应。
这场戏有一个镜头观念的问题。后来的变化全都没交代。可以交代也可以不交代,反映了镜头观念。共四个镜头。问题是长镜头为什么要长:要有戏剧内容,台词,动作,调度必须要有变化,不断吸引观众让观众看下去。
全景中梁的位置可以更往画面上方。
图02 梁家辉位置一
机器的位置高一点:
图03 梁家辉位置二
片例:《东邪西毒》,西毒知道大嫂死后。
片例:《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婚。
景别的跳跃是同方向,前后跳。
两极镜头的对峙与跳跃。大远景——近景。
叙事的反处理——色彩、动作、环境。
叙事的反处理,首当其冲是用景别来阐述的,整个都是用抒情的,写意的,唯美的,暖色的来写一个悲剧事件,但全部要在景别的统领下。
创作中可以选择的元素很多,但只能确定几个来创作,不能是大杂烩。
分镜头是下意识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太刻意。
但是分出来的镜头系列是有其内在规定性的。
《白夜》。叛逃的苏联舞蹈演员和美国黑人舞蹈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