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子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Pipa pipa Linnaeus

别名苏里南蟾,英文名Suninam toad

负子蟾科(Pipidae)水栖蟾蜍,学名为Pipa pipa。产于南美洲,英文原意为苏利南蟾。卵在雌蟾背上孵化。体长约20公分(8吋),躯干扁平似方形。眼小,头扁平。吻突与上下腭的皮肤松弛下垂。指端有细小的星状附器,有助于寻食。

在水中交配,卵排出後随即受精,雄蟾将卵紧抱置于雌蟾背上,数小时後,卵周围的皮肤生长形成一囊,将卵包住并覆以角质盖。约经80天孵化後幼体发育成幼蟾。

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圭亚那等地的的热带森林。

负子蟾(Pipa pipa)背部(上)及腹部(下)。

体长约10厘米,黑褐色。成体眼小。无眼硷.具2出水孔,口部无角质颌和角质齿,口内无舌。趾间蹼极发达,体侧具侧线。荐椎前椎骨5-8枚,椎体后凹型,肩带弧固型。蝌蚪期前3枚躯椎有游离短肋,变态后与横突愈合。

终生栖于水中,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多集中在尚未干涸的水塘内。雨季到来后,分散活动并在积满雨水的水塘和凹地水坑内交配、产卵。每次产卵约40-100粒。产卵期间雌蟾背面皮肤软化似海绵状,泄殖腔壁伸到外面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达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压着产卵带,把卵挤出,压入海绵状皮肤的小窝中,覆以胶质。卵在雌蟾背面的皮肤窝中发育,经蝌蚪期,变成幼小的成体后才离雌体。偶有跌落到水底的卵,这些卵不能正常发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