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

作者: (日)林光江著

[1]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字数: 270000

版次: 1

页数: 313

印刷时间: 2009-10-1

开本: 大32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1189830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调查报告

定价:¥36.00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在北京市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和颇为深入的社会学观察与人类学访谈,在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展开了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观”的变迁等论述,从而为中国的儿童社会学和有关儿童问题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林光江,女,日本人,社会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1989年到北京大学留学。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担任外国专家。目前。从事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医学合作项目。

目录序言周星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变动中的儿童教养环境

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迁趋势

三、独生子女问题,还是儿童教养问题?

第二节基本概念

一、独生子女

二、儿童

三、儿童观

第三节本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二、本书所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第二章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城市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

第一节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对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城市儿童的生活时间表

第三节城市儿童所受到的家庭照顾和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节城市儿童的消费结构

第三章城市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一节城市儿童所处的家庭氛围

一、北京市独生子女家庭的背景特点家长、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

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以决策参与度作为测量指标

三、城市儿童家庭内部互动情况分析代际互动和隔代互动

第二节谁教育孩子

第三节教些什么

一、教养与规矩

二、兴趣爱好培养

三、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辅导

第四章望子成龙:家庭的儿童观

第一节抚养“小皇帝”?

一、爱还是溺爱?

二、为何“侍候”?

三、“小皇帝”的行为

第二节教育:投资竞赛和管制过剩:

一、智力投资

二、学习管制

第三节父母预期

一、生活: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二、理想:替自己实现未了的心愿

第四节男孩与女孩:性别评价

第五节变迁中的儿童观和儿童的两难困境

第五章城市儿童的在校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幼儿园的生活:学校生活的准备

一、幼儿园作为儿童社会化空间的重要性

二、幼儿生活的作息袁

三、幼儿教师眼中的城市儿童

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

第二节小学生活

一、小学生活的作息表

二、课程设置

三、小学教师眼中的城市儿童

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变化

五、学校、老师与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

第三节儿童初级教育的跨国经验比较

一、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

二、中日两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对比:20世纪80年代

三、中日两国初级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20世纪90年代

第六章学校的儿童观

第一节政府与学校

一、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课程改革

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二节办学理念

第三节校际竞赛与教学质量

第七章国家的儿童观

第一节儿童与国家

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儿童及其所处地

二、儿童文学与国家的儿童观

第二节针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针对儿童的接班人教育

第四节超越家庭、超越国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儿童教育

第八章大众传媒、游戏与儿童观

第一节“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大众传媒与儿童

一、少年儿童节目的现状

二、党和政府的指导

三、专业人士在制片上的立场

四、儿童与电视节目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游戏与玩具的变迁

一、游戏的定义和特征

二、游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游戏的变迁及其影响

四、新的游戏和儿童观

第九章当代社会转型下的儿童观

第一节中国传统儿童观的诸观念

一、“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把儿童看成一种工具

二、“多子多福”:多胎生育的追求

三、“重男轻女”:性别偏好

第二节当代社会转型对儿童观诸观念之变化的影响

一、家庭儿童观的变迁

二、学校儿童观的变迁

三、国家儿童观的变迁

四、大众传媒儿童观的变迁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儿童观变迁

一、市场化与儿童观的变迁

二、国际化、城市化与儿童观的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人口增长趋势

附录二:日本社会的低出生率及其社会后效

附录三:2001年北京市各区小学概况

附录四:北京市小学和学前教育规模的变化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