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泥蛉(Sialis属)

泥蛉

alderfly

泥蛉科(Sialidae)昆虫的统称,触角长,呈丝状;翅大,两对,膜质,前翅长20∼50公釐(3/4∼2吋),部分後翅折叠如扇。成虫色深,长15∼30公釐,行动迟钝,飞行力弱。常栖于岸边植物,尤其是桤木上。幼虫水生,咀嚼口器,腹部有7∼8对气管鳃,在池、河底爬行,以小昆虫为食。蛹作在泥土或苔藓中。一年一代。

泥蛉和鱼蛉属广翅目,世界已知不足300种,多见于溪流附近或其它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花蜜和软体昆虫。幼虫水生,出现于湖泊和溪流中,捕食小型的水生动物。广翅目幼虫可作为鱼类饲料。

[识别要点] 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状,但翅缘不分叉。跗节5节。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泥蛉鱼蛉广翅目,头前口式眼凸出;脉无缘叉四翅宽,幼虫水中具腹突。

[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广翅目近包括2个科,即泥蛉科和鱼蛉科。

(1)、鱼蛉科Corydalidae

也称齿蛉。体型较大,长于25毫米。有单眼3个。跗节各节相似,均为圆柱形。成虫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动,有些种类有趋光性。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有1对钩状尾足,指状鳃8对,不分节,无尾丝。常被用作鱼饵。

(2)泥蛉科Sialidae

颜色较暗,中等大小,体长不超过25毫米。第4跗节膨大,并深裂为两叶。成虫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动。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捕食小型昆虫。无钩状尾足,指状鳃7对,分节,有1根尾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