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堠镇西南,是由原黑山安村、中梁子、涝滩村于2004年12月合并而成。位于沂南县、费县、蒙阴县三县交界地带,典型山区村庄。现有耕地3091亩,725户、2896口人,中共党员80人,共有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成员4人。
原黑山安村位于双堠镇政府驻地西南8.5公里处,东为黑山,西北有猫头山,西南为大青山。两条小河从西北、西南流向村东,汇合后入蒙河。黑山南麓原有一座黑山寺,据庙碑记载,寺建于元代大德年间,当时此地无居民。后来主持僧犯法被黜。至明代嘉靖年间,王氏从北石门迁此立村。寺庙已毁,村名黑山庵,后演变为黑山安。现有耕地1725亩,430户,1397口人。1941年成立第一个党小组,1941年建立党支部,1942年建立村公所。该村以林果业生产(占人均纯收入45%)和畜牧业(占人均纯收入35%)为主,樱桃5500亩,板栗3500亩,用材防护林6500亩,现正在开发彩蒙山旅游景区。2005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200元。该村党支部1964年被县委命名为“大寨式党支部”,1982年至2001年连年被县委命名为“五好党支部”或“先进基层党支部”;该村计划生育协会1992年被省政府评为“省先进计划生育协会”。该村1993年被命名为“小康村”,1994年被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1995年被命名为“精神文明村”,1998年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该村的周玉柱同志1955年被省政府评为“省劳动模范”,1963年被评为“华东劳动模范”。该村的王新宝同志1998年被评为“市抗洪救灾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省绿化劳动模范”,2002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2年3月被评为“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等,1997年至2006年市人大代表。
原中梁子村位于双堠镇政府驻地西南9公里处,西南靠蒙河,东南是205国道。现有耕地650亩,195户、610口人。据戚氏家谱记载,戚氏来此已历八世,约于清嘉庆年间建村。地势为西南高,有数条山梁向东北倾斜,村在中间的一条较高的山梁上,故名中梁子。1947年建立党支部,同年建立民主政权。该村主产小麦、玉米、地瓜等农作物,村民以种植花生、黄烟,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3250元。
原涝滩村位于双堠镇政府驻地西南6.5公里,在方山东北麓。现有耕地1270亩,268户、889口人。发源于方山的小河与发源于五彩山、大青山的小河在村东交汇,形成大片河滩地。据周氏家谱载,清道光十年周氏来此立村,村四周皆为高山,雨季易涝,故名涝滩。1947年成立第一个党小组;1947年建立党支部,同年建立民主政权。该村主产小麦、玉米、地瓜等农作物,村民以种植花生、林果为主要经济来源。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