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雪峰,男,土家族,重庆市石柱县人,1984年7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09年9月参加工作,挂职重庆市石柱县下路镇镇长助理。12月借调至石柱县委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2002-2006年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学习
2006-2009年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系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学习
2009年重庆市委组织部定向清华大学选调生,2009年清华大学启航奖励金获奖者。
谭雪峰,清华大学精仪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 2009年签约重庆市委组织部,并主动申请回到家乡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工作。2009年5月3日,作为毕业生代表参加了与温家宝总理的亲切座谈。
在祖国的号召,家乡的需要下,谭雪峰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最终选择了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系祖国情系家园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渝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中,是一个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受区位、历史等因素的长期制约,即使与邻县相比,石柱县也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局面。
在采访过程中,谭雪峰回忆说,小时候走访亲戚时,父亲都会骑上摩托车绕道经过邻县前往,时至今日,依然清晰的记得,交界处邻县一侧平整的水泥路与石柱县一侧坑洼的烂泥路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从那时起,他就在心里立下志愿,长大后一定要在石柱县也修上水泥路。
离乡求学后,谭雪峰逐渐意识到:对于家乡而言,落后的不仅仅是路,还有观念。二十多年来,家乡的变化除了在烂泥路边多了几栋砖瓦房子外,再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
“十几年来,家乡几乎没有新的变化,而我,却在家乡的哺育下从一名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孩子成长为了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建设家乡,是我的责任所在!”谭雪峰坚定的说。
目标明确 选择坚定
在清华的学习生活中,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朴实校风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以此要求自己,非常珍惜在清华,在精仪系的求学机会,在参与总装备部十一五预研子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工作中,圆满的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工作。对于清华丰富的资源,谭雪峰也深有感触,学习之余,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曾完成题为“新兴市场环境下深圳中小物流企业生存之道”的调研报告,并利用假期深入重庆市、乡镇、农村以及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展开题为“我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的调研。
在就业过程中,谭雪峰作为毕业班的团支部书记,一方面关心同学的就业情况,组织过多次以就业选择为主题的班会,另一方面他很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就业目标:最大化实现个人的价值。对于当代青年,投身到国家的重点行业,无疑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考虑到这一点,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谭雪峰没有考虑外企,将简历都投给了国家重点行业,也得到了航天一院与五院的签约机会,可是,得知可以作为选调生回家乡,又回想起在清华求学的感悟以及08年暑假在家乡经历的一件事情,他最终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投入家乡的建设。
08年暑假,家乡的一家煤矿发生事故,谭雪峰受矿难家属委托与煤矿进行交涉,双方在赔偿标准上产生分歧,几经波折,最后终于向矿方追回50余万元的赔偿金。这次的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需要,家乡人民的质朴让他感动,而他们淡薄的法律意识以及落后的观念也同样让他深思。谭雪峰意识到,回到家乡,依然大有可为。
对于这个决定,他的父母起初非常的反对,觉得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现在却又要回农村来当什么村官。然而谭雪峰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最终说服了父母。
“虽然留在北京工作是家人的期望,但我还是想回家发展,让发展相对滞后的家乡改头换面。”谭雪峰说,“现在,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发展方向,为家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相信在其中一定会有我的用武之地。”
谨记教诲迎接挑战
2009年5月3日,作为毕业生代表,谭雪峰参加了与温家宝总理的亲切座谈。在座谈会上,温总理说道,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总理还说,要做到成才报国,前进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苦工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那是实现不了自己所期待的目标的。
总理的一番话更坚定了谭雪峰的选择,座谈会后,他一直在思考:建设家乡的路也并不是平坦的,而自己有深刻的觉悟吗?能拿出刚毅的意志力吗?下得了艰苦卓绝的苦功夫吗?做好了脚踏实地的准备了吗?在后来的谈话总结中,他回答自己,“的确,我已经有了回去建设家乡的觉悟,但是建设家乡的道路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时刻铭记自己最初做出选择的初衷,不能被暂时的困难打偏了方向,觉悟越深刻,意志力越刚毅,就越耐得住艰苦环境的磨练;同时还要明白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一个人的才干。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决不能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要有吃苦不叫苦的精神,脚踏实地地利用周围的环境,狠抓自身建设,再用从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才干去改变这样的环境。”
签约重庆基层,虽然偏离了父母的意愿和期望,但谭雪峰并不后悔,投入家乡的建设中,与家乡共发展,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未来必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有祖国的信任、总理的鼓励、共同签约的“战友”支持,他坚信必能在投身家乡建设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