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消痞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方剂名称: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 药物组成: 干生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各9g)厚朴炙,四钱(12g)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

□ 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 功效: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 病症分析:

脾胃素虚,升降失职,寒热互结,气壅湿聚所致。常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等症。此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实多虚少之证。

◇ 方解: 点此观看方解

◇ 临床应用及研究: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胸下证痞满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胸下证痞满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

◇◇◇◇◇◇◇◇◇◇◇◇◇◇◇◇◇◇◇◇◇◇◇◇◇◇◇◇◇◇◇◇◇◇◇◇◇◇◇◇◇◇◇◇◇◇◇◇◇◇◇◇◇◇

枳实消痞丸

拼音名 Zhishi Xiaopi Wan

标准编号 WS3-B-0961

【处方】 枳实(炒)100g白术(炒)60g法半夏60g黄连100g党参50g甘草(制)40g茯苓40g厚朴(制)80g麦芽(砂)40g干姜40g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功能与主治】 化湿热,消痞满。用于湿热交蒸,胸腹痞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 3次。

【规格】 每12粒重1g

【贮藏】 密闭,防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