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 方剂名称: 独活寄生汤

□ 药物组成: 独活三两(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 用法: 上呚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枝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 病症分析: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4. 使用注意 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独活寄生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组成】独活9克 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芎藭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6克

【用法】上十五味,哎咀。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独活2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代)2两,杜仲(切,炒断丝)2两,北细辛2两,白芍药2两,桂心2两,芎2两,防风(去芦)2两,甘草2两,人参2两,熟地黄(洗)2两,大当归2两。

【处方来源】《得效》卷三。

【方剂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腰脚挛疼,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风邪乘间而入。

【制备方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煎,空心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