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惠
[唐](公元六二七年至六五o年)字不详,湖州长城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生于太宗贞观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岁。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父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乃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为太宗所闻,乃纳为才人。贞观末,上书极谏征伐、土木之烦太宗颇善其言。太宗卒,因悲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志。明年亦卒,赠贤妃。惠妃的著作,有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见《两唐书》及《通鉴》)及诗若干首,(《全唐诗》及《名媛诗归》)今尚存。
徐惠11岁入宫,先封为才人,不久封为婕妤,后又升充容。太宗病故前,遗诏将后宫未有子女的嫔妃全部出家。除徐惠等极少数人。徐惠见太宗病死,拒不吃药,于两年后病逝,年仅24岁
徐惠生于公元627年,生于浙江湖州。湖州盛产女神童,李冶(李季兰)和徐惠都是这种特产中的精品。在别的孩子的舌头还在舔脚趾的时候,她的舌头已经开始给爹妈点名了,那时她才五个月大。4岁时,当别的孩子还只认得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了。8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当时父亲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让她仿照屈原的《离骚》作一首离骚体诗。不就是屈原的离骚体吗,小徐惠也不皱眉头,找来纸笔信手一挥,片刻即成《拟小山篇》一首∶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老爹看完什么表情已经无法知道,但是他的心情我们是知道的。这首在被收录进《全唐诗》的时候,特别标注了徐孝德的反应——大感震惊。在这首诗中,小小的徐惠流露出对屈原的崇敬与仰慕:一千年间方才出现了您(屈原)这位真正的人,您的纯洁似香草(荃,香草),又因何独自殉国呢?八岁的孩童之作能蕴含如此感慨,如此豪情,别说是她有一些水平的老爹,就是有很高水平的屈原本人估计看了都会大脑断电半分钟的。其实历史真实的屈原不光性格和品行上有洁癖,就是生活习惯方面都有很严重的洁癖。徐惠的诗在有意无意间触到了这位千古大词人的内心。
出名需赶早,徐惠的才气让她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她的名气一传十,十传百,如同当下热得发烫的开心网一样靠着强大的口碑营销,翻山越岭跑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虽然不荒淫,但也好色,这样的好女子岂能放过?于是一道圣旨召为才人,将一代才女揽入怀中。这时的她才不过11岁。
入宫对徐惠来说是一件仅次于来到这个世上的好事,因为宫中的藏书超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极旺的她得以有机会遍览群书,才学和见识也进步的更快了。李世民是个极有品位的人,对身边的女人也有很高要求。看到徐惠如此好学,他也十分高兴,对她十分照顾,没多久就把她由最末等的才人一下晋迁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而徐惠反赠给李世民的却是许多的快乐。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来见自己,本来兴致挺高,结果徐惠迟迟不来。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好心情变成了一肚烈火。当徐惠珊珊到来的时候,李世民摆出了一幅标准的门神脸。徐惠何等的聪明,马上发现了丈夫的不快,但她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了一首诗给丈夫消气。诗的内容是: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全唐诗》此诗名为《进太宗》)
李世民读完之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消失了。除文学造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颇有眼光。李世民统治后期好大喜功,多次兴兵攻打高丽,劳民伤财,民间因此怨声载道。徐惠多次想劝谏他,都忍住了,后来终于在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再也看不下去,就认真写了一份奏疏交给李世民,明确指出“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希望李世民能够多加节俭,休兵罢战,还百姓以安宁。李世民读完后有所醒悟,对徐惠重重奖赏了一番。
然而红颜薄命,李世民过世后,徐惠相思成灾,太医开方熬药,她竟然坚决不喝,铁了心想随夫而去。就爱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习惯了一个人的存在,而对方却突然消失了,徐惠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就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年,徐惠得偿所愿,从容去世,终年24岁。
锡剧演员 徐惠
84年毕业于扬州市戏校,由于她的勤奋好学,戏校毕业就挑大梁,为靖江县锡剧团的台柱子.还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大型锡剧《血泪龙泉》戏中担任主角,该戏参加江苏省首届锡剧节.徐惠荣获“优秀演员奖”。《新华日报》刊文“娃娃剧团出新人”的文章赞誉她。之后,她受到锡剧著名演员梅兰珍的青睐,乐意收她为艺徒,在梅兰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表演艺术大有长进,尤其是唱腔清亮甜美,富于特点。 经过几年的舞台实践,徐惠,艺术上有长足的进步,在第二届、第三届锡剧节上荣获优秀演员奖。1984年被省推荐参加《中国戏曲集锦》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