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天凤四年(17年)至汉更始三年(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月,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领导的推翻王莽政权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加剧。汉哀帝死后,幼小的平帝继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执掌朝政。元始五年(5年),王莽鸩杀平帝,立两岁刘婴为帝,继续把持朝政。四年后,废刘婴,受禅让登基,改国号“新”。王莽为缓和日渐尖锐的社会矛盾,复古“改制”。但烦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赋税,加上连年水旱蝗灾,官吏横征暴敛,使民众无以为生。天凤元年(14年),以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市西南)的吕母起义为先声,在黄河南北及江汉地区先后爆发绿林起义、赤眉起义、东海力子都起义、城头子路起义、临淮瓜田仪起义等大规模农民起义,众达百万人,其中,绿林,赤眉实力最强。
天凤四年,荆州地区(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西南部、贵州东部和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各一部)连年发生严重饥荒,民众逃入山野沼泽挖掘荸荠为食。新市人王匡、王凤为饥民平理诤讼,排难解忧,深得饥民拥戴,被推举为首领,率众起义。随后,南阳(今属河南)人马武、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亦聚众响应。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
绿林军首先向王莽统治力量薄弱的附近乡村发展,数月内,即组成一支八、九千人的农民武装。地皇二年(21年)四月,王莽命荆州牧率精兵2万,前往绿林山围剿。王匡等串军主动迎击,在云杜(今湖北京山)县境大破莽军,歼敌数千,并缴获莽军全部辎重。随后,义军乘胜连克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云杜、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回师绿林山时,队伍已发展至5万人。三年,王莽遣太师王匡(与义军首领王匡同姓名)、将军廉丹率兵10万向东进攻樊崇等领导的活动于今山东一带的赤眉义军(参见赤眉农民起义),同时,另遣将军严尤、陈茂率军进攻绿林军。
时绿林山一带瘟疫流行,为离开疫区,并避免同严尤军决战,绿林军遂乘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连挫莽军之机,分兵向外发展。一路由王常、成丹、张印等率领,向西南进入南郡(治江陵,今属湖北),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及朱鲔等带领,向北进入南阳郡(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称“新市兵”。七月,新市兵进攻随县(今湖北随州市),平林(今湖北随州巾东北)人陈牧、廖湛等数千人起义响应,称“平林兵”。当绿林军进军至舂陵(今湖北枣阳南)附近时,刘縯、刘秀及李通、李轶等亦率宗族宾客子弟七、八千人起事,号称“舂陵兵”。
十一月,舂陵、新市、平林三部合兵,在长聚(今河南唐河境)、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等地接连获胜,刘縯乘胜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被莽军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乃退保棘阳。莽军留辎重于蓝乡(今河南泌阳境),精兵10万南临池水(今河南泌阳境)。是时,王常等率领下江兵5000余人转战到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准备与主力会师。
十二月,绿林军四部会合,夜袭蓝乡,击溃莽军10余万人,歼灭2万余人,斩杀其主将甄阜、梁丘赐。继而乘胜向西,在育阳(今河南新野北),击溃赶来增援的莽军严尤、陈茂部,斩首3000余级。严尤弃军而逃。义军大获全胜,俘获大批俘虏及辎重,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义军随即包围战略要地宛城。四年二月,绿林军推加入平林军的汉宗室刘玄为帝,建立政权,改元更始。绿林军建立政权后,力量壮大,士气高涨,在以主力包围宛城准备西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图取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的同时,另由王凤、王常、刘秀等率2万人,乘莽军严尤、陈茂部滞留颍川之际,向北推进,牵制莽军南下。
三月,王凤等先后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郾县(今河南郾城西南)等城。是时,王莽感到关中所受威胁严重,慌忙变更计划,将原先用于镇压赤眉军的莽军主力转用于南方,遣大司空王邑急至洛阳,会同王寻征发郡兵42万,号称百万,企图一举攻破宛城,歼灭绿林军。
五月,王邑军在颍川与严尤军会合,大军齐向宛城进发。王邑、王寻仗恃兵多势众,执意先破昆阳,再破围宛义军主力。遂使先行抵达昆阳之部,层层包围昆阳。义军由王凤、王常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刘秀等率13骑乘夜突出城门,前往郾县、定陵调集援军。王邑等挥军多次进攻,均被守城义军击退。
六月,刘秀率援军万余人赶到,先以干余人冲击王邑、王寻军,继率勇士3000迂回至昆阳城西,猛攻王邑军指挥部。王寻、王邑仍恃众逞强,命其他各营按兵毋动,只率万余人迎战。王寻迎战不利被杀。城内义军适时出城夹击,莽军大乱。时遇大风雷雨,溃水(今叶县沙河)暴涨,莽军溺死数以万计,其余溃散。王邑只率数千人逃回洛阳(参见昆阳之战)。
王莽因主力被歼,调回镇压赤眉军的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固守洛阳;另遣都尉朱萌、右队大夫宋纲防守武关;再以九个将领,号称“九虎”,统率御林军数万人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回溪(今陕西华阴境)一带布防,企图固守洛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要地。义军在昆阳大捷,攻克宛城后,稍事休整,即于八月分兵两路北图洛阳,西夺关中。
王匡率主力一部北进,于九月攻占洛阳,俘虏太师王匡及国将哀章。申屠建、李松率部向西,兵临武关时,莽军守将朱萌已降于起兵响应义军的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宋纲已被击毙。华阴“九虎”亦被邓哗等击败,“二虎”自杀,“四虎”逃亡,只剩“三虎”收集残兵,退保渭口(今陕西华阴北)京师仓。邓哗、于匡大开关门,迎接义军。李松率部3000抵达湖县(今陕西潼关东)与邓哗合兵进攻京师仓未克。邓哗遂遣王宪率一部兵力北渡渭河,向长安北侧迂回,李松亦分兵一部由偏将军韩臣率领,向西进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王莽波水将军窦融。王宪部所到之处,莽军望风归降。韩臣部一举攻破新丰,并乘胜追击窦融至长安。义军兵临京师,当地民众纷起响应,未待义军攻城,各部民众已破城而入。王莽效法秦二世武装囚徒充军不成,被义军及群众重重包围在渐台(位于未央宫沧池中)。王邑等相继丧命,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莽政权亡。更始二年二月,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
点评:绿林农民义军,是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翻新莽政权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赤眉起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更始政权迁都后,对如何结束全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没有提出相应的政治、军事措施,刘玄只知腐化享受,对内滥赏官爵,对外排斥异已,导致投靠更始政权的几十万赤眉军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于同年冬,兵分两路西攻长安。刘秀乘机称帝,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更始三年九月,赤眉军攻克长安,更始帝奔逃。绿林农民起义以更始政权的破灭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