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 名: 青海回族史
作者:喇德 马小琴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105099436
开本: 16开
定价: 50.00 元
内容简介《青海回族史》内容为:青海是多民族地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存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证明,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地区就有远古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遍布河湟流域以至环青海湖和青南玉树地区的“马场垣”、“卡约”、“柳湾”、“诺木洪”等遗址及其彩陶器物,都是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及稍晚时期的文化遗存。商周秦汉时期,青海地区正是古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带。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氏族部落人口的繁衍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生活活动范围的扩大,同一地域相邻种落②间开始发生形式多样的接触,特别是日益强盛起来的原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族(汉族先民)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与整个黄河流域包括上游地区在内的其他种落发生日益频繁错综复杂的关系,引起这些地区许多种落持续不断的历史变迁。先秦时代,随着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向西北纵深“拓地千里”扩张,受到极大威胁的羌人一部离开青海大规模南迁,与当地原有种落共同生活,成为现今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藏缅语族各族先民,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秦汉时期,王朝疆域扩大,尤其是汉王朝加强对西北的经营,采取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举措,强化统治,中原汉人西移,匈奴势力南侵,大批羌人东徙,小月氏胡北人,河湟流域原先羌人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代之以诸多民族轮番活动的历史舞台。
作者简介喇秉德,笔名瞻甫,回族,1945年生,青海西宁人。1968年毕业干中央民族学院,1978年任教于青海民族学院,1995年调青海省民委古籍办,由副教授、副编审经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编审。除担任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民族理论、回族伊斯兰教课程讲授外,自1982年起在省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包括论文被选收出版)《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垒书》、《当代中国的青海》等辞书、著作20种,有学术论文集《赭墨集》行世。发起、筹备、成立青海回族研究会,主编会刊《青海回族》,当选一届理事会秘书长、二届常务副会长、三届执行会长。为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
图书目录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中国回族
第二节 人口
第三节 分布
第二章 源流
第一节 回族先民的早期活动
第二节 屯田和移民
第三节 避难逃荒
第四节 融合其他民族成分
第三章 社会政治
第一节 封建社会中回族的政治地位
第二节 土司
第三节 乡约和保甲制度
第四节 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五节 回族干部的培养
第四章 民国时期马麒、马麟、马步芳主政青海
第一节 民国初期
第二节 青海建省
第三节 马步芳当政时期
第五章 反压追斗争
第一节 清朝前期的反抗斗争
第二节 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
第三节 光绪二十一年河湟回民起义
第四节 教训和反思
第六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唐宋时期
第二节 元明时期
第三节 清代
第四节 民国时期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
第七章 传统行业
第一节 手工业和皮毛加工业
第二节 运输业
第三节 采矿业
第四节 饮食业(清真饮食)
第五节 牛羊屠宰及牛羊肉售卖业
第八章 教育
第一节 早期教育
第二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第三节 现代教育
第九章 文化、艺术和学术研究
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艺术
第三节 回族伊斯兰历史文化学术研究
第十章 体育、医药卫生
第一节 体育
第二节 医药卫生
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族教一体的心理感情
第二节 伊斯兰教在青海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节 教派门宦
第四节 清真寺和拱北
第五节 河湟流域的圣裔遗踪
第十二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节庆
第二节 婚俗
第三节 丧葬
第四节 服饰
第五节 饮食
第六节 禁忌与讲究
第十三章 人物
附录:
一、中国共产党有关正确对待回族伊斯兰教的政策文献摘录
二、明清皇帝敕谕
三、孙中山、鲁迅有关回族之言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