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嶂山林场于1958年成立的国有林场,该林场位于宿迁市(江苏省辖区)以北7公里处的宿豫县境内,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林场
嶂山林场风光总面积17859亩,其中国有生态林面积12600 余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6355亩,省级生态公益林6245.5亩),森林覆盖率85.2%以上,活立木蓄积量8.2万立方米。据相关资料显示[1]:该林场全场职工86人,其中在职职工69人,退休职工27人;下辖两个居委会12个居民小组,人口3692人。主要职能:生态林营造和管护、生态旅游开发,因下辖两个居委会又具有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乡镇职能。该林场是湖滨新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宿迁市的“氧吧”和“后花园”。
资源分布嶂山林场自1958年成立至60年代主要营造侧柏、槐树、黑松、麻栎、刺槐等乡土树种80余种;70、80年代营造乌桕、麻栎等适生树种;90年代至2000年主要营造长绿树种湿地松和香樟、桂花、红枫等观花观叶树种。
嶂山林场内的观赏树种——红枫该林场地域属马陵山麓余脉。地形高低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该林场辖区山清水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刺猬、猫头鹰、野兔等10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整。[2]
林场景区嶂山林场区内有几个较明显的山头,如三台山、鏊子山、锅框山等,最高海拔73.4米,为宿迁市区之最。向西3公里即为烟波浩淼的骆马湖,山水相映,分外妖娆。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城市新貌、田原风光尽收眼底;著名的宿迁八景中“三峰夕照”、“葡萄醉月”二景即在风景区内。窦燕客《三峰夕照》诗云:“马陵北望有三台,雨后浮云四面开。斜日一轮无限好,半山晴翠送将来”。描绘出三峰联珠,夕阳返照,林壑尽染的美丽景色。身临其境,令人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感受。
历史文化嶂山林场境内历史人文景观繁多,神话传说扑朔迷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新石器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有韩梁洞等唐宋古战场遗址;有宿北大战三台山狙击战等解放战争遗址;还有张果老追神驴、相思湖等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
嶂山林场内的解放战争遗址1997年7月成立了省级“宿迁嶂山森林公园”,园名由张震将军题写;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并更名为“三台山风景区”;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
建设管理宿迁市委要求宿豫区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林场的建设管理力度,把嶂山林场真正打造成中心城市后花园。此前,该市领导在林场现场察看时,曾指出了林场建设管理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要求宿豫区和相关部门按照“三高三化三精”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同时还指出,嶂山林场是宿迁的宝贵财富,是宿迁未来中心城市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要切实加强保护工作。要努力提高林场的建设品位和管理水平,对林场的林间道路交叉的丁字路口和十字路口,要按照园林化要求,搞成规范的拐弯半径。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林场里3公里的砂石路要加点二灰碎石,然后进行柏油摊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林场的水库大坝要按照园林规划要求建设,努力形成新的景观。
嶂山林场作为中心城市的后花园,宿豫区和有关部门将加大建设、保护的力度,努力把林场建成一个高等级森林公园,为把宿迁市打造成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多作贡献。目前,嶂山林场将会把林场绿化当作头等大事,全力抓好,扩大绿量,林木、草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对现有林木要进行保护、保留、保存,不准移植,不准破坏,另外林场还将安排人员,加强值班巡逻,切实抓好林场防火工作。
嶂山林场作为中心城市的后花园,宿豫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建设、保护的力度,努力把林场建成一个高等级森林公园,为把我市打造成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多作贡献。目前,嶂山林场要把林场绿化当作头等大事,全力抓好,扩大绿量。林木、草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对现有林木要进行保护、保留、保存,不准移植,不准破坏。同时,他要求林场安排人员,加强值班巡逻,切实抓好林场防火工作。
在大力推进“四加一”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保洁队伍和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小城镇管理,实行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强行入轨,强制规范,努力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该镇加快古镇开发建设,加大遗迹修复保护,不让文物毁坏,并进一步挖掘文物的价值,提升集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