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梵琦[1](1296—1370),俗姓朱,字楚石,一字昙耀,晚号西斋老人。浙江象山人。9岁出家

于海盐县天宁永祚禅寺,受经于衲翁谟师。不久往湖州崇恩寺,依其从族祖晋翁询师,16岁赴杭州昭庆寺受戒。自是历览群经,学业大进。
元英宗时,诏写金字大藏经,梵琦因善于书法而应选入京。元泰定中,奉宣政院之命,出世传法,主海盐永祚寺。天历元年(1328)住持天宁寺。至元三年(1337)主持重建天宁寺镇海塔。梵琦受戒于元叟端公,为大慧宗杲的五传弟子,南岳怀让下的第二十四世。50年间,六坐道场。至正七年(1347),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晚年归天宁寺,筑西斋居之,自称西斋老人,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
明洪武元年(1368),主持重建天宁寺千佛阁。是年与翌年,明太祖两次大做法事,均请梵琦参加,并亲承顾问,出内府白金以赐。翰林学士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说梵琦“形躯短小,而神观精朗;举明正法,滂沛演迤,凡所莅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由是内而燕、齐、秦、楚,外而日本、高丽,咨决心要,奔走座下,得师片言,装潢袭藏,不翅拱璧”。明洪武三年(1370)七月二十六日,梵琦写完最后一道偈颂便溘然圆寂。享年75岁。弥留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
明末名僧株宏在其《皇明名僧辑》里,把梵琦列为《正录》10人中的第1人,并谓“本朝第一流宗师,无尚于楚石”。去世后葬于天宁寺大雄宝殿西北塔院。作为诗僧,梵琦曾撰净土诗百余首,著有《楚石集》、《楚石梵琦禅师语录》、《西斋净土诗》等。后人评其诗“僧中龙象,笔有慧刃”。
代表诗作【晓过西湖】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
青山倒影水连廓,白藕作花香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