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拓本名称【拼音】:zǎo běn

【注音】:ㄗㄠˇ ㄅㄣˇ

【解释】:用枣木翻刻法帖,再予捶拓,所得的拓本称“枣本”。

【出处】:宋刘克庄《答杨双》诗:“枣本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奇。”

【示例】: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砚史》:“戊午四月, 惜菴 子 子凫待诏 赠予拓本十二纸,即 吴 刻枣本。”

【枣板】亦称“枣本”。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云:“丙寅秋,获南宋库装《庙堂碑》及枣版《阁帖》,”又《历下笔谭》云:“若求之汇帖,即北宋枣本,不能传此神解,境无所触,识且不及,况云实证耶!”

植物古称古书曾称枣为“枣本”。枣为中国民居宅旁常见树种。木硬,可制器具,可为木刻雕版。果可食用,可“补中益气,久服神仙”(《本草经》)。枣树生果极早,幼树可结果。北方民谚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即出钱”,言其结果之速。枣谐音“早”,民俗尝有枣与栗子(或荔枝)合组图案,谐音“早立子”。婚礼中,有将枣与桂圆合组礼品,谐音“早生贵子”,新婚“撒帐”用枣、栗子、花生等以图吉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