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东村地处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西部,与北白象镇接壤,南面紧靠104国道线,东临柳自公路,104改线穿村北而过。全村现有人口15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18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推动下,全村经济迅速发展。村内股份合作企业已发展20余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收入已成为收入的主体。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升。
近年来,蟾东村在乐清市旧村改造指挥部、文明办、规划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柳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2000年参加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以来,陆续开展了改厕、改水、改路,建设垃圾中转场,建立保洁队伍以及村庄、庭院的绿化和道路的硬化、亮化、美化等工作。2004年开始,村党支部、村委会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建设美好家园”这个主题,顺应厂‘人村民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愿望,在厂如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和文化界、企业界知名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全村整体建设和发展规划,将蟾河整治和蟾东大厦建设列入近年内村双委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年就联合蟾西村共同投入30万元,将蟾河进行清淤疏浚。看到发黑的蟾河水变得清澈了,一些有不同看法的村民也改变原先的反对意见,对整治工作积极参与。村集体在获得市水利局立项后,投资200万元,将1200米的河坎进行驳坎,全部砌上条石和青石栏杆。
蟾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村内河道萦绕,水域面积在3公顷左右,河中有六座小岛(古称六洲八景)。经过河道疏浚和河岸驳坎,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保留着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秀丽。在文化传承方面:蟾河堡有史以来出过好几位文化名人,素有“书香门第,诗礼世家”之美誉。我们一认识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是可以挖掘的宝贵资源。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和乐清市有关部门和柳市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2006年3月份,村双委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启动蟾河水上公园建设。
蟾东大厦在完成所有手续的审批后,己于今年5月9日正式开工。村集体所有的三产用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成后的大厦将兴办酒店或商场,每年可为集体创造200万元的租金收入,届时将带给村民更多的希望和实惠。
经过几年多的努力,投资550万元的蟾河水上公园建设己竣工,公园占地7亩,公园有二桥(石拱桥、青石九曲桥各一)、一阁(常青阁,建筑面积1200M2),三亭、一廊的主体工程和景观、绿化、健身、休闲等设施。位丽}J晴空,拱桥倒影,曲桥和风,杨柳垂堤,绿草茵茵。一幅花木绿茵,清波涟漪的水乡画图已初具雏形。
该村在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文化建设,提倡乡风文明和计划生育的管理,以该村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开展文化活动。2006年为纪念蟾河堡清代硕儒施元孚先生诞辰 300周年,邀请乐清文化界知名人士召开书法、诗词座谈会,出版反映本村史实的《蟾河八咏》、《六洲颂》等文化作品。该村的娱乐设施还有文化活动中心、健乐园、灯光球场、影剧院。图书室有藏书2000多册,正常开放,供村民借阅。设有外口管理办证大厅,专人负责,分组值班。在体育建设方面,有太极拳、棍棒、篮球、乒乓球、舞蹈等多支队伍。自蟾东水上公园建成开放,迎来了八方来客,晨光、晚霞,公园游客达500多人次,早晨有太极、武术、体操、跑步等健身锻炼的村民,尤其是晚__L_文娱爱好的青中年妇女,配有音响,播放歌曲,伴跳迪斯科和民间舞蹈,热闹非凡,邻村群众、企业员工,闻风而来,激情的音乐,婀娜的舞姿,灯光花木相映成辉,身入此境,其乐融融,心旷神怡。
该村在抓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的同时,全力打造平安村居、和谐村居、文明村居。在村民中积极倡导新风尚,提倡乡风文明。为了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成立了村治安巡防队,实行夜间巡逻,并在全村各重要路日安装了40个全球眼电子监控系统,确保一方平安。2004年、2005年被评“四星级平安村居”,2006年、2007年被评为“五星级平安村居”温州市平安创建示范村。在矛盾调处方面,努力做到“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每年成功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十余起。2005年至2007年被评为乐清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2007年获“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的荣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