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开始建造日期:1983年11月6日

下水日期:1985年12月5日

开始服役日期:1991年1月22号

载员:舰员1300名,航空人员620名,旗舰指挥人员40名

排水量:标准53000吨 满载67000吨

船体:长269.8米,宽35.4米

吃水深度:9.1米

武器装备:

6座30毫米火炮

24座SA-N-9近程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1座12联装SS-N-19“玄武岩”远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2座UDAV-Z型深水炸弹发射炮

SA-N-11近程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CADS-1近战武器系统

10架PK-10诱饵发射器

2架PK-2诱饵发射器

三维对空搜索雷达

MR-710对空搜索雷达

2台MR-320对空搜索雷达

MGK-345型舰壳声纳

4台MR-360型SA-N-9舰对空导弹控制系统

8台3P-37型SA-N-11舰对空导弹控制系统

舰载飞机:52架

雅克-41M“锻工”式垂直起降战斗机

卡-27直升机

苏-27K歼击机、SU33歼击机

动力装置:8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14.9万千瓦

最大航速:29节

续航力:8500海里(航速18节),3800海里(航速29节)

“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和俄罗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它以“基辅”级航空母舰为基础进行设计,但飞行甲板有了足够的长度,防卫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加强。

“库兹涅佐夫”号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间,曾部署在地中海。而后一直处于等候检查的待命状态,有时也进行飞行训练。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曾经露过面。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是俄罗斯现役最新型的航空母舰,在苏联时期建造,苏俄计划号码为1143.5号计划重型航空巡洋舰,于1983年开工建造,在建造过程中吸收了约800个学科的专家参加,7000多家工厂提供了材料和设备,可谓集苏联科技发展大成之作。该舰建造时期原名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布里兹涅夫号、第比利斯号,1991年服役时易名库兹涅佐夫号,舷号063。和其他俄制航空母舰一样兼具巡洋舰的武装,扣除舰载机仍有相当强大的战斗力量。现部署于北方舰队,是俄罗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舰。

1985年本舰动工,在1995年投入使用,一个标志着建设开始的官方庆典仪式在1982年9月1日举行;实际下水是1983年,它最先被命名为“里加”号,但是在1982年11月更名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号,紧接着又于1987年8月更名为“第比利斯”号,直至1990年10月4日最后命名为“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号,到1989年夏天,船体已经完工百分之七十一,1989年11月进行了第一次载机训练,1991年11月,它从黑海出发,加入北方舰队,而直到1993年它才接收舰载机。

跟西方航母相比,库兹涅佐夫号可以防卫和支援战略导弹潜舰及水面舰,并且搭载一些舰载机,可以让其独立巡弋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除了政治理由外苏联航母角色和西方航母也有所不同,库兹涅佐夫号主要使用定翼机Su-33战斗机,可以执行空优、舰队防空及空中支援等任务,还可以加挂侦蒐和水雷侦测装备,双座版Su-33UB平时也用于训练Su-25攻击机的飞行员,舰上还使用 Kamov Ka-27武装直升机作为反潜直升机。

为了让定翼机起降,较小的本舰使用滑跳式甲板,角度为12.5度,飞机使用本身的引擎冲上跳板升空,比平面弹射式航母有更高起飞角度和高度,也只需要较少甲板人员,因为升空加速较低,但另一方面做成清空甲板速度只有每小时120-140公里,因此要求舰载机设计不会超出这些速度。

本舰也可以担任巡洋舰,因为装有12枚长程Granit反舰导弹和诸多武装,等于算是一种类似日本二战的航空巡洋舰。

由于该航母搭载的可搭载的舰载机数量最多只有60架,相比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最多90架舰载机)和已退役的小鹰级航空母舰(最多80架舰载机)的都要少,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海军上将确认了俄罗斯将建造5至6艘新型航母的计划。

不过也有媒体指出,与美国的航母相比:受美国海军注重编队作战的影响,美国的航空母舰的战斗力量过分依赖于舰载机,防守力量依赖护航编队,且制造和维护成本高昂;而苏联海军十分强调单舰作战能力,因此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对海、对空、反潜武装,即使没有军舰护航的情形下仍具有强大的攻防能力,这样能缩小航母编队的规模,减少维护成本,也更适合于中近海的空中火力支援。

据消息人士透露,它将于2012年送回船厂全面改造,2017年重新服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