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胆怯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恋爱胆怯症

简介“恋爱胆怯症”一词由美国教授布赖恩·吉尔马丁1987年发明,但目前尚未获得官方认可。按照吉尔马丁的说法,患有“恋爱胆怯症”的男子普遍缺乏开始或维持一段恋情的能力。他们有工作,也有朋友,并非不善社交、毫无吸引力的失败者。他们只是没有信心与女性接触。

吉尔马丁说,患有“恋爱胆怯症”的男子并非不解风情,相反,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早年就能感觉到异性的吸引力,成年后迫切地向往爱情。

调查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天生腼腆,但这不应该成为他们过正常生活的障碍。不过,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埃德尔曼说,如果早年这种羞怯感被人为加剧,产生‘不值得和我交谈’或‘我总是说错话’的想法,就会导致病态。

“恋爱胆怯”网站的注册会员眼下有500多人。吉尔马丁对其中300名19岁至50岁的会员作跟踪调查,将他们的情况与200名正常男士比较。他得出结论,在美国有170万男士患有“恋爱胆怯症”,占男性总数的1.5%。研究还表明,这一人群还常有抑郁、焦虑等情绪。

恋爱胆怯症

埃德尔曼认为,没有必要给社交有障碍的人增加新“头衔”。不过,来自澳大利亚的网民萨博说,尽早意识到自己身体或心理上出状况是好事,而新病名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埃德尔曼认为,治疗心理疾病,应该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调整相结合,“否则,你虽然缓解了症状,但没有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回避行为”。

治疗治疗上需要标、本并重。

一些心理专家反对“恋爱胆怯症”的提法,认为害怕与异性交往等症状应该属于常说的社交恐惧症。 埃德尔曼认为,没有必要给社交有障碍的人增加新“头衔”。害羞的人与异性交往有困难,这是正常的事,“给‘社交障碍’创造一个同义词会导致一定风险。

[1][2][3]也有人认为,诸如“恋爱胆怯”网站的热衷者多是十八九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人担心自己找不到女朋友,未免为时尚早。 不过,来自澳大利亚的网民萨博说,尽早意识到自己身体或心理上出状况是好事,而新病名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理论上,人们过分的胆怯心理可以通过药物缓解。临床可使用抗抑郁剂,但有强烈的副作用,如盗汗、恶心、性欲减退甚至自杀倾向等。这似乎很难帮助患有“恋爱胆怯症”的男士坠入爱河。

埃德尔曼认为,治疗心理疾病,应该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调整相结合,“否则,你虽然缓解了症状,但没有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回避行为”。

对于患有“恋爱胆怯症”的男性而言,最遗憾的是他们最终选择自暴自弃、安于现状。专家呼吁,如果你的办公室里有一个男同事总是一个人吃午饭或中年未婚,请多关心他。正如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所说:孤单的男人寻求伴侣。孤单的女人在家等待。他们永远不会见面。

病例现年24岁的约翰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女记者埃米·特纳采访前,从没有过单独和女性共进午餐的经历。面对特纳,约翰说话有些呜咽,像小孩子一样下巴抖个不停。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约翰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他从没吻过女孩子,也没有和异性交过朋友。他疯狂地想和异性接触,同时又极度恐惧。

约翰患上了“恋爱胆怯症”。约翰说,他10岁时喜欢上一个女孩。他至今记得和那个小女孩一起玩的情景。他说,谈恋爱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约翰为人谦和,但总觉得自己对女性没有吸引力。他说,唯一一次女孩约他出去是在他14岁时。当时他回答:“如果我同意呢?”不料那女孩竟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大笑说:“你被甩定了。”

在接受特纳采访前,约翰从未当面和别人提起过自己的苦恼,只是通过一个名为“恋爱胆怯”的网上论坛与“病友”交流。

相关害羞也能手术治疗,西班牙已有数百人因害羞脸红问题接受了外科手术。西班牙《数码报》报道,这项手术是通过外科内腔镜,将位于腋下的控制出汗以及脸和脖子变红的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节摘除。这一手术在西班牙还未普及,但专家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据悉,这类手术已经被列入西班牙的社保体系中。

害羞导致脸红是一种没有明显原因的心理疾病,可以使人产生一系列紊乱症状,甚至无法摆脱的恐惧,并在压抑之下反复脸红害羞,呈现出一种不安和缺乏自信的状态。这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社交恐惧。

专家指出,不是所有在无控制状态下脸红的人都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只有那些因为这一症状而出现“极大心理障碍”并影响到正常社交的人才需动手术。

这项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很小,几乎不留疤痕,住院时间不超过24小时。然而,这并不是一项简单手术,需要胸外科专家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