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及徐:男,1957年生,文学博士,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后。
1999年考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语言学专业,师从宋永培先生学习,获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师从潘悟云先生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应邀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讲学。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汉语、历史语言学、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历史比较。
文字学研究方面,硕士研究生时期师从四川师大老教授杜道生先生学习《说文解字》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此基础上,编著有《康熙字典现代版》(合著,副主编),《汉字学》(课程教材,合著)。另有专著《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历史语学论文集》和中、英文语言学论文二十余篇。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一)本科生教学:
1.古代汉语,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共五届,700人。
2.汉字学,专业限选课,2学时/周,共五届,700人。
(二)研究生教学:
1.文字学,专业必修课,3学时/周,共五届,34人。
2.汉语音韵学,专业必修课,3学时/周,共五届,34人。
(三)对外交流和讲学:
2005.08-2006.05: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讲授汉语史,4学时/周,(两学期)。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0年至今,指导2001-2003研究生毕业论文共5人,指导1997-2001四个年级本科毕业论文35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研究·文字学》,1999年——2002,主研人,已完成出版;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研究·古代汉语》,1999年——2002,主研人,已完成待出版。
四、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於菟之“菟”及其同源词和同族词》,《民族语文》, 2001.01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分册,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
2.《古“甫”今“巴”话语源》,《语文建设》,1999.12第6期。
3.《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词单音节化现象初探》,四川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0.08第4期。
4.《<尔雅·释诂> “林、蒸、君也”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1.11期。
5.巴蜀方言中“虽遂”等字的读音及历史演变》,中华文史论坛,2005.4期.
五、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史前时期东西方文明关系研究,200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国际合作项目,已完成。
2.汉藏语同源词数据库及同源词研究,2003年四川省社科项目负责人。
3.汉语和印欧语史前关系研究,2001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六、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20世纪成都话的语音变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1.08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分册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历史比较法和汉语—印欧语比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3.1;
3.《上古汉语中的*Kw- /*K->*P-音变及其时间层次》,《语言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3年3期,独立著作;
4.《汉语印欧语文化词汇对应》 (英文),美国Sino-Platonic Papers(中国-柏拉图杂志)No.125,July,2003;
5.《黄河文明探源(之一)》 (英文),美国Sino-Platonic Papers(中国-柏拉图杂志)No.167,December,2005;
七、学术专著
1.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3,独著;
2.《汉字学》,天地出版社,2001年7月,合著;
3.《康熙字典现代版(校注)》,九洲出版社,2001年,800万字,副主编;
4.《历史语言学论文集》,巴蜀书社,2003年9月,25万字,独著.
八、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2003年,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十佳文科第十名。
九、拟培养的研究方向:
1.汉语上古音研究,谐声关系研究
2.《说文解字》,音义研究,汉语同源词研究
3.历史比较法和汉语史研究
4.汉语与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