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在现代化中途

作者: 曹东勃 著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501793747
定价:¥35.00
内容简介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颠覆性的变迁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韵过渡。置身于这一幕宏大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三农”问题虽已被推入现代化轨道,却滞留于中途——此间充满了共时性:整体性和复杂性,让人困惑,也催人思考。
作者简介曹东勃,男,1983年生于辽宁阜新。2001年至今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先后获得文学与管理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现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并始终对“三农”问题持有浓厚的兴趣。在《读书》《学术月刊》《改革》《社会科学战线》《经济学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书屋》《文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东方早报》等报刊发表书评及时评4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摘要多篇。曾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第七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成果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2005年、2007年,两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目录第一篇农业经济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两难困境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助力国内需求起飞
现代农业,还是后现代农业?——从丁磊养猪说起
“消费者主权”今犹在乎——兼议食品安全问题
城乡发展与美好生活
第二篇粮食研究
中国古代的粮食储备制度
1950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评估与启示
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的背景与诊断
再议粮食主产区“临时收储”政策——兼答朱晓峰先生
国际粮荒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空库和亏库,这是两个问题——兼论中储粮轮换制度
北粮南运,谨防“好心办坏事”
恪守“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底线
“海外屯田”又何妨
多哈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印的鸡肋?
大豆战争的困境与启示
18亿亩耕地红线绝非危言耸听
第三篇千村调查
辽宁阜新白玉都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东北干旱地区发展现代高水效农业的路径分析
农村教育出路究竟何在?——基于“千村调查”的研究
“千村调查”感言——我为什么喜欢研究“三农”
外六篇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兼论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养老模式的转变
求解“永不消失的问题”——医疗改革的民生经济学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基于官僚制视角的研究
改革的而立之年
旧邦新命三十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