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特点EAI的原则是集成多个系统并保证各个系统互不干扰。
企业应用集成主要分为用户界面集成,流程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几个层面。
用户界面集成,用户交互的集成
流程集成,跨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的集成
应用集成,多应用系统间的交互
数据(信息)集成,保证多个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
主要技术企业应用集成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J2EE连接器架构,Java消息服务,Web服务,XML,面向服务的架构等。 J2EE连接器架构,J2EE平台中用于连接传统系统的资源适配器规范。
Java消息服务,Java中用于访问面向消息中间件的规范,用于在不同系统之间通过交换消息进行集成。
Web服务 。
XML,用于表示数据和信息的格式标准。
面向服务的架构 。
企业应用集成产品是指连接异构系统的中间件,产品在了解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和API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应用系统的适配器,用于从应用系统提取和插入数据,并提供管道,总线或类似的手段将不同适配器连接起来。
发展历史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企业应用集成)是一种全新的战略企业解决方案,它利用通用的中间件(middle ware)融合了企业已有的应用软件、商业封装式应用软件以及新代码三方面的功能。一般意义上的EAI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他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
有了EAI,企业就可以将企业核心应用和新的Internet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然而,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必须使这些系统能够协调地工作。例如当用户通过Internet订购一个产品时,该产品需要被包装发运,用户需要付款,产品库存信息需要进行修改更新,原材料或新的备件需要被及时订购,这一系列的工作流都靠系统自动地推动。因此,电子商务并不是奇特的、抢眼的Web站点的问题,而是新的基于Web的系统和现有的在企业中运行的后台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所以说,EAI的概念应当从基本的连接器扩展到工作流配置的层次。
EAI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坎坷历程,回顾EAI技术的发展过程, EAI技术的演变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产生了几代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EAI技术,为企业带来不断增长的商业价值。下面对EAI技术的演变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企业应用大多是用来替代重复性劳动的一些简单设计。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数据的集成,惟一的目标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孤立的、体力性质的工作环节。
20世纪80年代,企业规模开始扩大,企业业务和数据日趋复杂,一些公司开始意识到应用集成的价值和必要性,很多公司的技术人员试图在企业系统整体概念的指导下对已经存在的应用进行重新设计,以便将它们集成在一起。此时,点到点(Point-to-Point)的集成技术开始出现,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通过各自不同的接口进行点到点的简单连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点到点的应用集成也被称为第0代EAI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简单的点到点连接已经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集成要求,企业迫切需要新的集成方法:可以少写代码,无须巨额花费,就可以将各种旧的应用系统和新的系统集成起来。第1代EAI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采用CORBA/DCOM、MOM(消息中间件)等技术,实现了对企业信息的集成,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对应用集成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信息集成的第1代EAI集成技术很难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管理和监控,基于业务流程管理/集成(BPM/BPI)的第2代EAI集成技术成为更加合适的集成选择方案。第2代EAI集成技术通过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分析管理,可以满足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需求,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顺畅企业内外的数据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第2代EAI集成技术是当前集成技术发展的主流。
目前,EAI技术正向第3代集成技术演变:即根据不同行业集成技术的特点,推出基于行业的预建构集成包,预先解决行业共性的问题,从而缩短EAI项目开发周期。
三个层次延展咨询专家唐志明先生认为,企业的应用集成分为三个层次,而且每个层次的意义和目的不相同,如图所示:

企业搞集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追求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先进性,而是出于管理的目标。比如通过“钢性”的信息系统将管理模式输出到多个同类型的制造或者经营部门,做到作业标准化、工作模式化,实现管理的简单复制。
业务集成通常会实现业务逻辑在多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流转。技术实现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这手段,通过规范管理要素是更好的选择,即统一业务逻辑。
数据集成是解决信息系统底层的数据同步性、时效性问题,其目的是解决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真实性、时点性(数据是动态的,不同时点的数据有不同的状态)。
数据集成是业务集成的技术基础,但对这种技术实现精度的要求可高可低,其衡量标准是紧急程度和代价的多少。
延展咨询延展咨询是一家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与信息整合服务的咨询公司,致力于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进程。与传统咨询或软件服务公司不同,延展咨询开创性的提出并实践了咨询实施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延展咨询秉承“专业务实、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为中国高成长型企业提供长期、持续、深度的咨询服务,并且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总包的服务模式。
截止目前,延展咨询已累计培训客户数百家,向数十家企业集团提供咨询及E 化服务,其中65%的客户是长期合作。
服务定位延展咨询依托在管理咨询和信息化建设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广泛的合作伙伴、专家资源,聚焦于装备制造行业,开展流程管理及E化服务,具体涵盖以下内容:
管理评估、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流程落地、IT情景规划、软件选型、系统实施、专家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