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3月19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白门乡霞川村。小学在瑞安县白门乡霞川村小学(1944.9~1948.8)和温州第九小学(瓦市小学1948.9~1950.8)学习,中学就读于温州第二中学(1950.9~l 956.8),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主要致力于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1979年提出了“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四次负责天然气方面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提出了煤层烃模式、各类天然气藏鉴别方法、天然气成藏模式及大中型气田富集规律。1987年,他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中国煤层气的开发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连续三次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温州市瓦市小学毕业。

1987年5月20日午后,戴金星和另外两位总地质师在陕西靖边的一公路旁,轻轻地用铁锹铲成一个土堆,作为天然气井位的标志。这是我国第一口天然气科学探索井———陕参1井的井位。随着隆隆的钻机声,中国第一个煤成气大气田发现的时代到来了。

1989年,陕参1井获得日产8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成为靖边煤成气大气田的发现井,至1990年底在其周围几百平方公里内连续获得8口工业气井,其中有日产最高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气老虎井。现代天然气工业的开发打破了黄土高坡千年的沉寂,给靖边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如今有人称赞靖边成了小香港。

靖边大气田的发现是运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的“煤成气理论”。因此,我国石油界称戴金星是中国天然气之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