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髭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Vibrissaphora liui Pope

别名坑鹅、角怪。

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梵净山,我国特有的珍稀蟾类。

描述:体长68-90毫米左右。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宽圆,吻棱明显。颊部略凹;瞳孔纵置;鼓膜隐蔽;上颌有齿,无犁骨齿;舌宽大,后端缺刻深。背部皮肤上的小痣粒构成细肤棱,交织成网状;腹面及体侧布满浅色小痣。生活时头和体背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细斑。上唇缘每侧有1枚雄性黑色锥状刺,而雌性的相应部位为橘红点。眼球上半浅绿色,下半均棕褐色。

栖息于海拔800-100米林木繁茂的溪流及其附近。成体栖居在草丛、石块、土洞、耕地等处。繁殖时间11月间,在山溪内才抱对产卵,卵粘附于石底面,卵群呈团状或圆环状,卵群含卵量多为268-402粒。蝌蚪昼伏夜出,约3年变态成幼蟾。

崇安髭蟾是什么???

一种我国独有的蟾类动物髭蟾又叫胡子蛙.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1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雄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有“中国角怪”和“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之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