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苦白蹄文献名:药用拟层孔菌
拉丁学名:Fomitopsis officinalis (Vill. : Fr.) Bond.
别名:药用层孔菌、阿里红(新疆)苦白蹄
英文名:Polyporus officinalis Vill. : Fr.
Fomes officinalis (Vill. : Fr.) Ames.
分类: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拟层孔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大型。马蹄形至近圆锥形,甚至沿树呈圆柱形,菌盖宽2-25cm,初期表面有光滑的薄皮,以后开裂变粗糙,白色至淡黄色,后期呈灰白色,有同心环带,龟裂。菌肉软,老时易碎,白色,近白色,味甚苦。菌管多层,同色,管孔表面白色,有时边缘带乳黄色,圆形,平均每毫米3-4个。提孢子卵形,光滑、无色,4.5-6μm×3-4.5μm。
生境:生落叶松树干上,引起树干材褐色块状腐朽。也生去南松等针叶树干上。
分布:河北、山西、云南、四川、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福建等。
功效:为民间使用的药材,新疆叫做“阿里红”,治疗腹痛,感冒及肺结核患者盗汗和慢性气管炎,毒蛇咬伤。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另含齿菌酸(ehuricoic acid)等。引起树干材褐色块状腐朽。
江记灵芝行:该品种目前多被称之为苦白蹄,还不能大规模人工配置,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是过量会有中毒现象。请在指导下服用。
药理作用齿孔酸使动物汗腺周围血管收缩而止汗,但不影响汗腺分泌,亦不扩瞳,作用约持续20分钟。内服齿孔酸,对胃有刺激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苦白蹄全草含羊毛甾醇(lanosterol),硫色多孔菌酸(sulphurenicacid),齿孔酸(eburicoic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齿孔醛(eburical),齿孔醇(eburicol),齿孔二醇(eburicodiol),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acid),去氢齿孔酮酸(dehydroeburiconicacid),及苦白蹄酸(officinalicacid)。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切去粗糙外皮,晒干,磨碎。
形态
苦白蹄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多年生。木质,蹄形、球形至钟形,侧生无柄,(5-13)cm×(4-19)cm,厚5-18cm。盖面白色至灰白色,常有一层薄薄的绒毡层,后渐脱落至光滑,有污白色至土黄色的污斑,老熟后呈淡灰黑色,表面变粗糙,出现不规则的龟裂;盖缘钝,全缘。管口面白色;管口圆形,管壁较厚,每1mm间4个,老熟后或干后管口面呈污灰色至淡灰黑色;菌管多层,每层厚约1cm,初期白色,后期渐成淡黄色。菌肉灰白色,幼时近肉质,软而脆,老熟后成白垩质或干酪质,易碎,味甚苦。孢子卵圆形,光滑,无色,(4-5)μm×(3.5-4)μm。
生药材鉴定1.性状鉴别子实体多呈马蹄形,或不规则瘤状,与树干着生面扁平,直径8-30cm以上。表面淡黄色或灰棕色,较粗糙,有时可见同心环纹或不规则裂隙,边缘钝。管口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4个。纵剖面可见菌管多层。质轻,疏松,易碎,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苦、微甘。
2.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黄色。菌丝无色、无隔,有分枝,直径3-4μm。孢子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5-5μm。
中药化学鉴定(1)本品粉末易溶于氨水或碱液,遇水呈粘稠状。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浸渍3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①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喷溴酚蓝试液,在蓝色背景下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②取滤液1ml于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冰醋酸及醋酐各1ml溶解,加硫酸1-2滴,溶液由棕黄色渐变棕红色,并有污绿色荧光.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药用拟层孔菌的子实体。
出处《中华本草》
相关词条北沙参
板蓝根
苦参
天葵子
当归
草乌
牛膝
银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