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达角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亚伯达角龙

亚伯达角龙(属名:Albertaceratops)是尖角龙亚科的一个属,生活于白垩纪晚期坎潘阶化石于加拿大亚伯达省老人组与美国蒙大拿州的朱迪斯河组被发现。

亚伯达角龙

第一个完整的头部(编号TMP.2001.26.1)于2001年8月被发现,以及颅后身体的碎片。亚伯达角龙的独特处在于同时拥有长额角与尖角龙亚科的头盾,而传统的尖角龙亚科只拥有短额角。鼻部上方有一个骨质棱脊,头盾后方有两个向外方的大型钩角。Michael J. Ryan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显示亚伯达角龙是最基础的尖角龙亚科恐龙。 Michael J. Ryan是亚伯达角龙的发现者,目前在克里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

在被正式叙述之前,亚伯达角龙被称为Medusaceratops,这个名称来自于Ryan的2003年论文。而种名nesmoi是以迈尼贝里市的牧场工人Cecil Nesmo为名,他曾协助过这次挖掘活动;迈尼贝里市是个人口少于100人的小镇,位于梅迪辛哈特市(Medicine Hat)南方71公里。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Ornithischia

亚目:

角足亚目 Cerapoda

下目:

角龙下目 Ceratopsia

科:

角龙科Ceratopsidae

亚科:

尖角龙亚科 Centrosaurinae

属:

亚伯达角龙属Albertaceratops

种:

亚伯达角龙A. nesmoi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