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雍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魏置

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于今山西新绛县柏壁镇置东雍州。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再徒今山西稷山县玉壁。

隋代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山西新绛县城。

唐武德元年(618)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

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

宋改为雄州,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

金改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兴定三年(1219)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

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

明为绛州,属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

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

1912年(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直隶省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