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症状

桃褐腐病能为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

1.花与叶: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长久不脱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病部变褐萎垂,最后病叶残留枝上。

2.新梢:侵害花与叶片的病菌菌丝、可通过花梗与叶柄逐步蔓延到果梗和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长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当溃疡斑扩展环割一周时,上部枝条即枯死。气候潮湿时,溃疡斑上出现灰色霉丛。

3.果实:果实被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常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

二、发病条件

1.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

2.虫伤常给病菌造成侵入的机会。

3.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和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较差的果园,发病都较重。

4.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

5.品种间抗病性,一般凡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比较感病。

三、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菌源:结合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僵果、病枝,集中烧毁,同时进行深翻,将地面病残体深埋地下。

2.及时防治害虫:如桃象虫、桃食心虫、桃蛀螟、桃蝽象等,应及时喷药防治。有条件套袋的果园,可在5月上中旬进行套袋。

3.喷药保护:桃树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10天左右喷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O倍液。花褐腐病发生多的地区,在初花期(花开约20%时)需要加喷一次,这次喷用药剂以代森锌或托布津为宜。也可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不套袋的果实,在第二次喷药后,间隔10~15天再喷 l~2次,直至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左右再喷一次药,5O%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