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不正下梁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目】 上梁不正下梁歪

【发音】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释义】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示例】 不要怪他们,这叫做~。 ★清·玩花主人《缀白裘·〈铁冠图·夜乐〉》。王朔《永失我爱》:“这也就是我自个,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

【故事】宋朝时,陈州接连发生自然灾害,朝廷派贪官刘得中和杨金吾开仓卖粮,他们假公济私抬高粮价,还在粮食里掺沙,分量还不够。老百姓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极为愤慨,但也没办法,只有叹息:“上梁不正下梁歪”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读解】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曾三番五次地论说:

“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子路》)

“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子路》)

孟子也说:

“自己不正直是不可能使别人正直的。”(《孟子·滕文公下》)

一句话归总,就是——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

儒学的政治学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这与我们今天所推行的廉政建设思想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