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刑法学总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实践刑法学总则

[1]

作者: 刘树德 著

出 版 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开本: 16开

ISBN: 9787509315064

定价:¥58.00

内容简介刑法学在我国曾经有“显学”之美称,近来却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处于危机”或者“面临转型”的命题。这无疑与刑法知识的创新面临困境、刑法研究方法面临更新有着密切的关联。从理论界来说,焦点集中在“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与“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命运之争;而从实务界来说,兴趣偏重于具体案例中问题的理论解决和智力支持。作为我来说,借助目前的有利环境,尽量本着“从实践中提炼问题”、“研究问题反馈于实践”的研究思路,以推动刑法学的“实证化”和适度改变“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实践刑法学·总则》广泛搜集典型案例,就罪刑法定、但书、相对负刑事责任人犯罪、免予刑事处罚、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特殊减轻、立功、附属刑法、被害人过错等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以为理论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为刑法学人提供原汁原味的学习资料,为司法实务部门处理个案提供理论参考。

近年来,各种域外的刑法教科书的翻译引进,为我们审视国内传统的教材提供了参照标准。无论是我本人还是与我相识的出版工作者均有同感,现行的国内教材(特别是部门法学)普遍存在距离实践过远、呼应实践不足的“特色”。无疑,这与我国的司法现状(如法院案例公布有限,公布的司法统计资料可用性不强等)紧密相关。其实,我近年来除了做些“形而上”的研究外,同时也没有忘却“形而下”的研究,即案例文本的实证研究。“集腋成裘”,《实践刑法学》系列(包括《实践刑法学·个罪》和《实践刑法学·总则》)要是能为改变上述现状尽些微薄之力,那就是另外一种收获了。

作者简介刘树德(又名邵新、辛劭),1970年10月生,湖南省新邵县人。1990-200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先后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刑一庭、研究室工作。曾于《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已出版《罪状建构论》、《实践刑法学》等专著10余部以及《在大案要案的背后》等合著30余部。

目录法学知识转型中的案例效能——实践刑法学的尝试

一、法学知识的转型

二、案例的多重效能

三、案例效能发挥的基础

第一章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案例1-29)

一、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裁判书文本中的扫描

二、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与刑事立法

三、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与刑法解释

第二章但书的适用(案例30-49)

一、“但书”的功能定位

二、“但书”适用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相对负刑事责任人犯罪的范围与适用(案例50-70)

一、相对负刑事责任人犯罪范围的确定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人犯罪的具体适用

第四章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案例71-86,表格案例15个)

一、“免予刑事处罚”与“免除处罚”的异同

二、“免予刑事处罚”适用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死缓的适用(表1收录87个案例,表2收录70个案例)

一、死缓的适用条件

二、死缓适用条件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案例87-121)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

二、剥夺政治权利适用罪名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特殊减轻的适用(案例122-148,表格案例11个)

一、特殊减轻的立法变化

二、特殊减轻适用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立功的适用(案例149-151)

一、立功是否必须亲为

二、立功线索来源是否必须正当

第九章附属刑法的适用(案例152-160)

一、附属刑法的类型

二、附属刑法适用的实证分析

第十章被害人过错的适用(案例161-182,表格案例84个)

一、被害人过错的一般分析

二、被害人过错适用的实证分析

附录一:具有“被害人过错”因素的“故意杀人案”和“故意伤害案”(案例183-266)

附录二:《刑事审判参考》涉及“总则”案例汇览表(表格案例173个)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