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春秋霸主之一公元前585年(寿梦元年,周简王元年,鲁成公六年),吴国传至十九世寿梦。“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至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也是鲁哀公二十二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被越国所灭。共112年。详见王朝百科“吴国”条。

西汉政区汉高帝十二年丙午(前195年),刘邦惧怕江东人士不服他的皇权,故而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下棋时出现争执,吴太子无礼,被皇太子所杀,刘濞痛失爱子。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并招纳工商和「任侠奸人」,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他谋划了「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的时间就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吴国至此灭亡。

当日吴国领“三郡五十三城”,以广陵为都,包括豫章郡与会稽郡,差不多囊括了今日华东的主要疆域。

东晋政区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国都吴县(苏州市)。管辖今江苏苏州市,上海市全部及浙江嘉兴市,江苏无锡市绝大部分地区。328年司马岳改封琅琊王,吴国废除。

五代十国之一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建立吴王国。顺义七年(927年),杨溥即皇帝位,建立吴帝国。吴天祚三年(937)为南唐所取代。吴共历4主,36年。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

详细请看王朝百科“吴国”条。

元末政权一,朱元璋,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建立明王朝。

二,张士诚(1321年——1367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原东台白驹场人(后东台析出大丰县,今属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史称“东吴”,1367年,被朱元璋打败,被俘,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吴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