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教师心理、心理咨询辅导、职业心理。

科研成果已发表论文及著作1. 吴明霞,人口统计项目与主观幸福感(SWB)概述,四川心理科学,1999(4)

2. 吴明霞.催眠理论探新.心理科学.2000(3)

3. 吴明霞.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概述.心理学动态.2000(4)

4. 李红梅,吴明霞.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国外医学.2000(4),145-147

5. 吴明霞,张大均,张进辅.高师生职业气质研究的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

6. 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2)

7. 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衔接.中国教育学刊.2002(3)

8. 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衔接.现代教育研究(香港)2002(4)

9. 王力新,吴明霞.高师生与教师职业气质的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88-91

10. 吴明霞,张大均,张进辅.教师职业气质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社会心理研究,2003,53(1):9-15

11. 徐晓军,吴明霞,李雪梅.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03(2)

12. 吴明霞,张进辅,张大均.教师与高师生职业气质特点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748-749

13. 吴明霞,张大均,郭成.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及角色压力调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3):513~516

14. 张大均,吴明霞.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2):27~31

15. 吴明霞,罗琴,李红梅,齐晓栋,欧居湖.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

16. 齐晓栋,吴明霞,杨静,郭芳,罗琴,陈丽,《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25~27

17. 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8):650-651

18. 吴明霞、张大均、汤万文《两种世界观影响下的生涯咨询评估》心理科学.2005(3):652-654

19. 参加编写《师范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第四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0. 参加编写《现代青年心理学》第十三章,重庆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1. 参加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教师心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2. 编著(第一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四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3. 第二副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张大均总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研究丛书》

24.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编委,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张大均总主编,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研究丛书》

25. 编写教师教育教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八章“青少年职业心理指导”,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26. 主编《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即将出版科研获奖

1、获得2004年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成员名单:张大均、余林、郭成、陈旭、吴明霞

2、教材《现代青年心理学》获重庆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2005年,成员名单:张进辅、张希希、毕重增、吴明霞、桂亚莉科研课题1、《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行为的研究》,吴明霞, 青年课题,2002.11~2004.8,西南师范大学;

2、《汉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及人际疏离感研究(03CSH008)》,杨东, 青年项目,2003.9~20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3、《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背景因素研究》,吴明霞,一般项目,2004.10~2006.12,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批准号:04-GJ-084。研究领域1、心理咨询

2、教师心理

3、职业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