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朋
可朋,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85年—963年),出生于丹棱县城东门外枫落村。20岁在本县栅头镇九龙山净众寺(今竹林寺)削发为僧,后任住持。晚年披缁于丹棱县城南20公里九龙山竹林寺。可朋酒量过人,自号醉髡,世称“醉酒诗僧”。可朋平生工诗,有《玉垒集》传世。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论及可朋:唐世诗人,射洪陈子昂,彰明李太白,丹棱僧可朋不相上下。
可朋善诗,常借诗抒发情感,陶冶性情,喜云游名山大川,焕发创作激情。与诗僧齐已、贯休及隐士方干等人结为好友,并与入仕诗人欧阳炯、卢延让感情至深。可朋诗内容丰富而不苍白,题材多样而不单一,既有辛辣讥讽时弊的火药味,又有方外世人厌世的冷竣感。
一年夏日,可朋应丹棱县令欧阳炯之邀至寺外依林亭把酒临风,往来唱和。入得依林亭,但见亭中置一圆桌,桌上摆满了山珍与美味佳肴。众友寒暄之后便纷纷落座,独可朋双目凝视山外碧野,入神不语。众友疑惑不解,随目光望去,只见田野之中有数十名农夫正赤着背顶着烈日的灸烤在薅秧。可朋回首长叹一声,即赋诗一首,名曰《耘田鼓》,以赠欧阳大人: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蔴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听罢,欧阳炯满面羞色,无地自容,即命随从撤去酒筵。事后,人们便将依林亭改名为“善讽亭”。
可朋著有玉垒集十卷,《全唐诗》传于世。